晨鸟科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术三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29 16:3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时下学术研究大致有三境:

第一境是把学术当作敲门砖,试图敲开学位、职称、津贴、住房、官位等诸多实际利益之门。据《学术批评网》前不久披露,天津某高校一位教师为评教授职称而出版的论文集中28篇文章竟有13篇是全文抄袭。手段之拙劣,实属罕见。事件被披露后,这位教师百般狡辩,引得网民“万炮齐轰”。之后,又有400多名学者联名声讨。其实,这只是一个被逮住的“偷儿”,不知还有多少没被逮住的“偷儿”正披着“学术”的外衣在 招摇撞骗、窃窃自喜?听听那不绝于耳的打击学术腐败之声,便可估计出来。

诚然,在这个商品大潮无孔不入的时代,“为艺谋不为稻粱谋”未必正确。但不管是“为艺谋”还是“为稻梁谋”,一定要取之有道,如果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欺世盗名、巧取豪夺,那就为人所不耻!

    第二境是热爱学术,尊重学术,但最终(或者暂时)因能力所限,只能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写着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文字。此境界中有一部分热爱学术而走火入魔者。他们像塞万提斯笔下的骑士堂吉诃德,以笔为矛,带着幻想,勇敢挥杀。当然,学术、尤其是人文学术一定离不开幻想,但这些“学士”(学术上的“骑士”)却把无聊“幻想”成重要(比如,研究曹禺有几根胡子、鲁迅能喝几杯酒之类的问题),把谬误“幻想”成真理(比如,从文革作品中提炼出民主意识),把虚无“幻想”成存在(比如,大谈特谈中国的后现代主义)。还有一种人看似没有走火入魔其实比走火入魔更严重,这就是对越来越小的领域知道得越来越多的所谓 “专家”。专家之“专”本属正常,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但如果“专”得过了头,势必显得滑稽可笑。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就一首李白的诗请教一位专家,那位专家很谦虚地说:“对不起,我专门研究李白的后期作品,你问的这首诗是李白前期写的。”

退而言之,此境中不论表现如何,毕竟是热爱学术的。这与第一境中那些鸡鸣狗盗之徒有着本质区别。

第三种境界是尊重学术而不妄自菲薄,热爱学术而不被灼伤,并且把学术视为激情的燃烧、人格的升华和理想的冲动。他们学有正感,思有深悟,言有真语,书有实文,其累累硕果成为人们重要的精神食粮。他们既“专”又“博”,是真理的发现者、良知的追求者、正义的维护者、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这就是令人钦佩的学术权威或者大师。

三境中,第一境人数最多,第二境次之,第三境最少。越过第一境,进入第二境,达到第三境应该是正常的治学之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晨鸟科技 ( 沪ICP备09012675号 )

GMT+8, 2025-5-6 02:16 , Processed in 6.068947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