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鸟科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找引文规范与鼓励创新的平衡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4:5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肖逸夫

北美和英国众多期刊实行的同行评审制度使作者在引用资料上更趋谨慎,但很大程度地导致文章在学术上的自我重复,阻碍了学术创新。

什么是良好的学术规范,这几乎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广为关注的问题,甚至在诸如美国、加拿大这些学术规范比较成熟的国家也不例外。谈到学术规范,欧美学界在对抄袭的判断及态度上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但在如何平衡注明资料来源与鼓励学术创新的关系上仍有争论,很难找到较为满意的答案。我认为,北美和英国众多期刊实行的同行评审制度使作者在引用资料上更趋谨慎,但很大程度地导致文章在学术上的自我重复,阻碍了学术创新。发表的文章动辄标注,唯恐有抄袭之嫌,结果使引文数量不断增加,愈加依赖现存理论,越来越缺乏观点上的标新立异,对更重大、更有难度的问题缺乏自己独特的见解。

限于篇幅,这里我将简单谈及良好的学术规范应具备哪些特征、如何杜绝抄袭等问题,并对注明资料来源与鼓励学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说一些个人见解。

在社会科学(及其他学科)领域,大家对良好的学术规范基本上有着共识。高质量的学术文章或著作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相关性,即提到的有意义的新问题应该与该领域主要理论有关;第二,理论贡献,新的研究成果应该有助于推动理论进展、增加该领域的知识;第三,论证过程有着清晰的因果推论,应该通过贯穿全全文的、清晰的因果逻辑推理来分析并解决所提出的研究问题或假设;第四,可证伪性和对其他解释的思考,在充分论证自己观点的同时,也会认真思考他人的解释和分析,并有理有据地分析自己观点的更有价值之处;第五,与现有文章、著作之间的联系,好的作品应该对已发表的相关内容(包括理论型的和实证型的)有很好的把握,并清楚地标注出其他人的观点及看法,以避免抄袭;第六,新发表的作品应该注明各种数据及资料(包括统计数据、采访数据和主要书面资料等)。

抄袭,无论是未加注出处地使用已发表的材料,还是整篇、大部分或仅有一小部分文字(甚至只是一句话)的抄用,在国际学术界都被认为是严重的“学术犯罪”。当然,如果某位教授使用学生的研究或是其研究成果却没有给予相应的说明,这也是抄袭。

有效地杜绝学生甚至是教授或学者发生抄袭的恶劣行为,要防患于未然。我认为,现存的一些检索工具和规范机制能较有效地防止类似行为的发生。就学生而言,目前,一些软件、网站(如turnitin.com)可以将某篇文章与所有已发表材料进行比照,以检索其中的内容是否存在雷同。这些检索方式十分有效,可以用来预防学生们在写论文时萌发抄袭的念头。就教授和学者而言,最主要的制止抄袭的方式则是同行评审程序。评审者往往是该领域的专家,他们对已有成果十分熟悉。如今,任何被怀疑的作品都能够很方便地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做进一步检查,从而更有效地甄别作品是否存在抄袭。在北美,任何抄袭事件(即使程度十分轻微)也足以毁坏作者的事业。比如,在高校,他/她将失去任何晋升或被评为终身教授的机会;在其他研究机构,该学者从此将名誉扫地。因此,抄袭带来的高风险极具威慑力。

但是,严谨的学术规范如何促进创新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被公认为是核心衡量标准的同行评审程序制定了十分严格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规范,要求严格注明被引用材料的出处,并在假设和理论模型应用过程中设定了严格的标注规范。这当然无可厚非,但同时却导致了另一个问题,很多学者更愿意强调对材料的引用,而不大愿意尝试创新,唯恐被误会为抄袭,结果他们不愿意用新的理论和模式来论证新问题。长此以往,学者们所讨论的问题更多地是那些需要使用大量的数据和材料的问题,而不是一些对该领域发展有益甚至是对人类发展更具意义的问题。他们可以很好地用严格、规范的学术研究方法来进行论证,并使自己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学术质量,但是从长远看,这些研究往往缺乏意义。

总而言之,理想的状态是在引文规范和鼓励创新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探索更重要、更具价值的问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晨鸟科技 ( 沪ICP备09012675号 )

GMT+8, 2024-5-20 03:39 , Processed in 6.063088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