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鸟科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谢志浩:复旦“蔡伟门”是否可以开得更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5:1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时间:2009年5月1日 作者:谢志浩(河北科技大学) 来源:学术批评网


2009年4月28日上网,看到复旦大学把三轮车夫蔡伟招录为博士生的消息,感奋不已,晚上,在『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选修课上,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第一时间给学友们介绍了蔡伟的事迹。

蔡伟1991年高中毕业,因为偏科偏得太厉害了,就是赶上后来的『扩招』,也没有办法读取大学,再说了,家境也不大允许。喜爱书法的蔡伟喜欢上了古文字学,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短暂在胶管厂工作,下岗后做小生意,娶妻生子,家庭责任,也没有让蔡伟摆脱古文字学的瘾。大概1997年,还给古文字学大家裘锡圭先生挑错,从此蔡伟更有干劲了。蔡伟考博士前,其实已经不拉三轮,而在复旦古文字研究中心,做裘先生的助手。

我在北京大学游学时,曾经旁听过裘先生的课程,老先生讲课真是不行。我写燕园札记时,不懂得『恕道』的,对老先生没有表现出底线的尊重。

裘先生做学问,谨小慎微,待人接物,也从不说大话。老先生在记者面前,直言:不少人有教授的头衔,古文字学的功夫,比蔡伟差不少,有些方面,自己也比不上蔡伟。

这是2009年看到的第一个真正值得欣慰的好事,至少,在日益看重出身的大学教育界,无异于空谷足音。恍惚之间,民国前辈惜才的风度,在复旦大学复活。

当代大学的弊端,时贤所议甚多。不少先生对当代大学腐朽、腐败,产生绝望。批评的精神确实弥足珍贵,但是,在我看来,真正具有批评精神的先生,更应该具有的是建设的眼光。我对当代大学的批评,似乎不下于时贤,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怀揣希望前行。对于中国大学的前途,不仅不悲观,而且具有谨慎的乐观。

为什么这么说呢?既然大陆大学的弊端,暴露的如此真切彻底,那么,就越有可能对症下药。2008年纪念蔡元培先生一百四十周年诞辰,我就提出:纪念蔡先生,需要温情,无需神化。在学习蔡元培大学理念方面,不要给大学校长设置障碍,不要轻易觉得这些校长,既无操守,又无精神。把学习蔡元培的道路堵死了,你让大学校长向谁学习呢?

孔子老先生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办学校,有教无类。可是,这么明白的道理,就有一些人不明白。厦门大学礼聘谢泳,在学术界被传为佳话。谢泳在学术界的分量,学院派出活的学者,早就看得非常清楚。谢泳到厦门大学,成为公共事件,不少学者礼赞夏大校长为蔡元培似的人物。 2008年,就是这所大学,我的一位报考北大历史系研究生的弟子,询问调剂到厦门大学可能性时,一点都不客气,你不是211大学的,没有资格,免谈。这种面孔的大学,不在少数吧!

这样看来,复旦大学招录蔡伟,意义非同一般。如此气度的大学,真可以说向伟大迈进的大学。

我曾经说过,大学不外三件事:兴趣、性情、通识,但是,从小学开始的系统化的教育,多是扭曲怪胎似的教育,不少教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少有想法的种子选手,硬着头皮接受『无趣』的教育,也许是被『喂惯』了,丧失了自己觅食的兴趣。古文字学大家裘锡圭先生,自己培养的博士不在少数,好多成为教授,但是,老先生却分外重视『票友』蔡伟的判断。原因何在?蔡伟通过自学,对于古文献具有同情的了解和温情的敬意,对于古人的文法、句法和书写习惯,心有灵犀。裘锡圭先生招录蔡伟,那是老先生在找寻自己的衣钵传人。也许,十年之后,古文字学研究极有可能过渡到蔡伟的时代。

蔡伟门是否可以开得更大一些?

任继愈先生谈过科举考试,注重起点平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科举考试的一大好处是,不管你的『出身』。取消科举考试的同时,把它的好处也给弄没了,实在可惜。现代教育系统,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点像『传销』。要考取大学,必须上过高中;考研究生,必须上过大学;考博士生,大学毕业的七八年,才行。民国时期,由于各地教育的不平衡,客观上造成了对『同等学历』有底线的认同。
现在大学主事的,往往是77级、78级里面的种子选手,当时恢复高考制度的时候,真够拨乱反正的。葛剑雄、莫砺锋、易中天高中生,直接考取硕士研究生,也没有听谁说不合规矩。前有车,后有辙,复旦大学对于两院院士和杰出学者,表现出应有的信任,希望复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希望其他大学积极响应,力争三两年之内,更多的『蔡伟』,可以同等学历报考硕士和博士。

民间不知道有多少人才,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走上系统化的教育的轨道,机缘巧合,走上了自学的小径,或者喜欢读书、或者喜欢发明,成为『偏才』和『怪才』。囿于成见,学院派对于这些『怪才』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人文关怀,看到他们取得的成绩,不是欢喜赞叹,而是嗤之以鼻,可见我们这些学院派心胸之狭隘,观念之陈腐。这里,我要说句大胆的话:民间人才之多,已经到了必须面对的程度,大学下一步的工作,理应是开门把这些民间怪才,请到大学里面,岂不是『成才学』现成的例子?

我为蔡伟担心。复旦录取蔡伟已经破格了,所以,复旦研究生院周密安排历史学、考古学基础知识的训练,对蔡伟进行本科和硕士课程的『恶补』,另外蔡伟还要努力学习日语。如此安排,有点为难蔡伟,难道非要把蔡伟累倒吗?

复旦为什么不向老清华学习,清华能够聘杂货铺的伙计华罗庚为算学系讲师,复旦为什么不可以聘蔡伟为教师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晨鸟科技 ( 沪ICP备09012675号 )

GMT+8, 2024-5-12 20:59 , Processed in 6.06504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