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鸟科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8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情逸致] 诗文联语 文字典故 文人轶事 (十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8-3 10:18: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画像”
北宋晏殊是个大诗人,他作了大官以后,手下有两个笔杆子,一个张亢,一个王琪。这两位的长相却都不怎么样。张亢是个大胖子,从头到脚堆满了肥肉,王琪就总叫他“肥牛”。而张亢反过来叫王琪“瘦猴”,一般人跟张亢比 ,都能“瘦”下两圈,更何况王琪又真的是个骨廋如柴的人。两个人关系很好,却又不分场合互相取笑。有一次,晏殊请客。大家喝得正在兴头儿上,王琪放下筷子,伸出两手的食指向两边撇着,笑嘻嘻地说:
                                            张亢触墙成八字
牛脑袋撞上墙,两只犄角,向两边分开成“八”字的样子。王琪说张亢是“肥牛”,撞了墙头上也分“八”字。大家一听,
“哄”地笑了。张亢也不示弱 ,立刻想到“猿啼三声泪沾裳”这句古诗,便反唇相讥:
                                            王琪望月叫三声
大家也是一阵哄笑。看着“ 肥牛 ”,想那句“ 成八字”,看着“瘦猴”,想这句“叫三声”,越琢磨便越觉得可笑了。
                           

俞樾一家对冷泉
清朝时候,西湖的冷泉亭上,挂有一副对联: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戊辰九月,清朝有名的文人俞樾和他妻子到飞来峰下游玩,坐在冷泉亭边休息,欣赏这副对联。妻子看了一会,要求俞樾
给以解释,俞樾把原来的对联改了二字,作为回答:
                                      泉自有时冷起,
                                      峰从无处飞来。
妻子一听,觉得改得不好,立即表明自己的看法:
                                      泉自冷时冷起,
                                      峰从飞处飞来。
过了几天,俞樾带着次女秀孙又来到冷泉亭边。他给秀孙说明上次怎样给对联改字一事,秀孙赶紧望着亭子,沉思了好
大一会儿,慢慢地说:
                                      泉自禹时冷起,
                                      峰从项处飞来。
俞樾明白上联的“禹时”是指大禹治水的时候,改得实在是好。至于那“项处”却不大好理解,便向秀孙追问。秀孙爽
朗地笑着说 :“项羽曾有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这座峰不是他从别处拔起,怎能飞到这里来呢?”
俞樾听罢,深为女儿的智慧所震惊,连连鼓励她奋发向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伸头出脚
北宋的王安石,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但精通诗文,在对对子上也下过一番功夫,算作一位古代楹联家。
一次,他宴请一位客人。酒后闲谈,王安石突然来了对句的兴趣,说 :“我这里有个对子,不知可能对上?”
“愿闻出句。”客人说。王安石出了上联:
                                    老欲依僧
客人也不是等闲之辈,很快对出:
                                    急则抱佛
王安石说 :“我这出句,前面加个'投’字就是一句古诗'投老欲依僧’。”客人说 :“大人既然伸头(投),我在这里只好伸脚了,'急则抱佛脚’是一句俗语。以俗语对古诗,也还说得过去。”
      说完,两人都笑了起来。
                             

发愤立志
苏东坡年轻时候,仗着自己聪明机敏,又常被人夸奖,便渐渐骄傲起来。有一年春节,他作了一副春联贴在门上: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过往行人看了,有的夸这家出了能人,也有的摇摇头,觉得海口夸得太大了。
有一天 ,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 。”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出于尊敬,他为老者让了坐,问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捧过一本书来。苏东坡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越往下看,生字越多。立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老人说 :“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等缓过神来,才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重新写成这副门联: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后来,他果然成了中国的大文豪。
                              

岳阳楼
岳阳楼,在岳阳城西,“八百里洞庭”湖东岸,遥望群山,景色秀丽,为唐中书令张说守此州时所建。三国时,东吴于洞庭湖上操练水军,便在这里观兵。登上岳阳楼,极目远眺,真是水天一色 ,湖中波光粼粼 ,渔帆点点,远山苍茫,缥缈云间,令人心旷神怡。这里成为历代的游览胜地,文人、学士赞美题咏,多不胜数。在岳阳楼门口,有副对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这副对联,上联写景,下联写情,情景交融,并与《岳阳楼记》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呼应,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很高的。清道光年间云南罗平县人窦兰泉所撰、何绍基书写的一副长联(一百零二字),更是岳阳楼对联中的佼佼者 ,历来脍炙人口,其联云: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 ,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
                      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 ,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
                      者,渍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上联贯串了岳阳楼的历史掌故,下联写尽洞庭湖的山川地势,问答慨叹更显得情真意切,余味无穷。
                             

妙计讨鱼吃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两人论诗作联,也常常互相取笑,从中得到极大乐趣。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荤。一天,他炖了鱼,正要吃,抬头一看,苏东坡进了寺门。心想:早不来 ,晚不来,一吃鱼他倒来了,先不给他吃。急中生智,顺手把敲的磬翻过来扣在鱼盘上推到一边。苏东坡一进庙门就闻到香喷喷的鱼味,心想: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可以享口福了。挑帘进门一看,佛印吃着米饭,桌上只有一碟咸菜。佛印也很大方 :“学士驾到,与贫僧一起吃粗饭吧!”
  苏东坡只好坐下来吃白饭。他边吃边琢磨,这鱼放在什么地方呢?发现不远处有一个倒放的磬,心里明白了,可怎么把磬里的鱼拿出来吃呢?忽然心生一计。苏东坡说 :“前几天,你让我给一位善人写对子,我一直没写出来。后来想,索性用一副现成的对联算了。”
佛印问:“哪一副?”苏东坡告诉他,就是常见的春联:
                                        向阳门第春常在
                                        积善人家……
说到这儿,苏东坡装作忘记的样子:“下边是什么来着?”佛印说:“庆有余。”
苏东坡赶忙接过话岔儿 :“ 什么?'磬有鱼 ’,那为什么不拿出来吃呀?”说完,一欠身,把不远处的磬翻了过来,“果然有鱼,吃呀,吃呀,不要粗茶淡饭了。”佛印也笑了:“这个学士,真够机灵的。”
     
                       
船上戏对
    苏东坡与秦少游经常一起出游。这天,他们同乘小舟,沿江而下,饮酒吟诗,好不痛快。
这时,苏东坡看见岸上有个醉汉,骑着一头毛驴,走走停停,东倒西歪,样子十分可笑,就出了个上联:
                                      醉汉骑驴,颠头晃脑算酒账
这对联十分形象,秦少游一时无以为对,正思考时,忽然看见船尾的艄公 ,这艄公一仰一俯地摇橹,引发了他的联想,于是对出下联:
                    艄公摇橹,作揖打恭讨船钱
          艄公听见“船钱”二字,赶紧说 :“不忙,不忙,下了船再说!”
          苏东坡和秦少游二人大笑不已。
                             

妙对难新郎
  传说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也是个才女,她后来和年轻的才子秦少游成亲了。新婚之夜,苏小妹紧闭洞房大门,让丫环给新郎送出三道题目,并传话说,全答对了,才许进屋。第一题是藏头诗,第二题是人名谜,对于秦少游来说,没费事就答对了。拆开第三个题封,是个对子:
                                                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少游一看,正中下怀,因为他是对对子的高手,而且出句并不难,用不着各种修辞。他心想:既然出句普通,我得对
个奇句,让小妹也知道知道我秦某的才华。越想对出佳句,越觉得出句不一般,便越加对不出来,到这会儿,灵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这会儿着急的不止秦少游一个人。还有谁呀?苏东坡。他知道小妹的脾气 ,常办些奇奇怪怪的事。怕今夜难为秦少游,特地出来看看。
    果然,秦少游在廊下转来转去,嘴里不断地念叨 :“闭门——推出——窗前——月——”,两只手又推又拉 ,还直摇脑袋
。苏东坡琢磨出来了 ,这是让对对子呀!我得助他一臂之力。又不能去跟前告诉他,怎么?小妹肯定在窗内盯着呢!他一看离少游不远处有一口大金鱼缸,心里有了主意。他随手捡起一块小石子 ,一挥手 ,扔进水缸里。缸里清水一下子溅出来,夜深人静又传出“扑嗵”的声音 。秦少游往水缸里一看,只见波纹荡漾,天光月影随之摇动,一会儿便复原了。他一下子明白过来,大声对道:
                                                投石冲开水底天
    声音刚落 ,“吱呀”一声,房门大开,丫环提着红灯走出来说:“小姐有请 !”秦少游向后一拱手 ,转身昂首挺胸,迈着方步,出了洞房。
                             

下棋联句
    宋代的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大文学家,两人见面,常互相对对子,来增加谈话的兴趣。
    有一次,两人在松树下边下围棋,苏轼刚投下一子,忽然落下一颗松子掉在棋盘上。过了一会儿,又落下一颗。苏轼盯
着松子,随口说道: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说完,看着黄庭坚。黄庭坚心里也有数:这是让我对对子呢。黄庭坚抬起头来,向四面张望,寻找对联的题材。他一眼
看见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有条小河,河边上几株柳树,清风吹来,长长的柳丝悠悠荡荡,划过水面。树下正坐着一个渔夫,握着
长长的鱼竿儿在钓鱼。这不是送上门来的对子吗?黄庭坚对出下句: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文兴助棋兴,棋兴助文兴。两人边下棋边论文,直到很晚才歇手回家。
                              

一拍一骂
从前,有一个地主做寿。当地有个富农,特地写一副连环式寿联祝寿,借此献媚讨好。他搜肠刮肚凑成上联,但怎么挖空心思也写不出下联了。无奈,只好把上联送去,上面写着:
                                    寿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寿年丰,丰衣足
                                  食,食尽珍肴美味,位尊德大,大享荣华富贵,贵客
                                  早应该来,来之是理,理所当然;
有个才华出众的贫农,看了这个令人作呕的上联,非常气愤,提起笔来,立即对出下联:
                                  福如东海,海阔大,大老人,人面兽心,心黑手
                                  毒,毒如豺狼虎豹,暴病而死,死无葬身墓地,地方
                                  好人莫去,去了后悔,悔之晚矣。
上面两联,一捧一嘲,针锋相对,是一副生动而有趣味的连环式对联。
         
            
中药名巧对
    有位著名中医老先生,最喜欢用中药名作对联。
    一天,一位客人来访,看到院子里的丛竹,赞叹道:
                                          烦暑最宜淡竹叶,
    老医生马上答道:
                                          伤寒尤妙小柴胡。
  进屋坐定后,客人又说:
                白头翁 ,持大戟 ,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志;
  老医生对答道:
                红娘子 ,插金簪 ,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蓯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联中全系中药名,对仗工整贴切,颇有风趣。客人看到几盆玫瑰,不胜感叹道:
                                      玫瑰花小,香闻七八九里;
  老医生捻着银须,笑着答道: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宾主唱和属对,沉浸在妙思雅兴之中,不觉天色已晚,客人起身告辞,约定改日再会。
         
            
州官放火
  宋朝有个州官叫田登 ,欺压百姓 ,横行霸道,还蛮不讲理。他不许别人直接说出他的名字,说这是不尊敬他,叫“犯上 ”。 他叫田登 ,不但“登”字不准说 ,不准写 ,而且像“灯”、“蹬”、“噔”什么的,也一律是“禁字 ”,比皇上还厉害。谁要是不留神犯了“禁”,马上叫人拉下去打一顿板子。这年正月十五要到了,这是民间的元宵节,也叫灯节,家家户户要挂灯、赏灯,叫做“ 放灯”。田登让人在城里贴出告示,规定正月十五怎么过。那告示上写着 :“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怎么“放火”呢?本该写“ 放灯三日”,那“灯”字不是不敢写吗?起草告示的只好写“放火”了。老百姓看了,又笑又气:大过节的,连灯字都不准说,这是什么世道!有人就借此编了副对联:
                                            只准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
不敢贴出去呀 ,老百姓就在下边一传十 、十传百地传开了,并且一直传到现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晨鸟科技 ( 沪ICP备09012675号 )

GMT+8, 2024-5-17 13:59 , Processed in 6.063089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