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鸟科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情逸致] 诗文联语 文字典故 文人轶事 (十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8-3 10:17: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方素帕寄相思
明代学者杨慎 ,24 岁中状元,因向皇帝进谏,得罪了明世宗 ,被关进监狱,后发配到云南。在发配期间,博览众籍,又搜集民间俚曲,获得了极为丰富的知识,成为明代著作最多的学者。他的妻子黄娥,也是一位才情很高的女子。当时朝政腐败 ,奸臣当道,常以文字兴狱。黄娥思念远在云南的丈夫,但又怕因文字而招祸,只好将千言万语寄托在一方素白的手帕上 。 当杨慎接到千里之外的妻子托人带来的这方素白的手帕时,翻来覆去地看了好久 ,无限情思萦绕心头,便写了一首
《素帕》诗:
                                                    不写情词不写诗,
                                                    一方素帕寄相思,
                                                    郎君着意翻覆看,
                                                    横也思来竖也思!(思、丝双关)
以后,黄娥和杨慎在诗中相互寄答,传为千古佳话。
         
                     
纸花匠的家书
明朝崇祯年间,湖广沔阳州一带 ,有一个年轻的纸花匠,名叫继儿。他 3 岁丧父,7 岁丧母,孤苦伶仃中长大,斗大的
字不识一个,却学得一手剪纸花的好手艺。他做纸花活,总是现做现卖,客等货成。生意一天比一天兴旺,成为湖广远近闻名的最精巧能干的纸花匠。有一年湖广大旱,人们处在饥荒之中,继儿的纸花生意也萧条起来。继儿正愁得没办法,他的妻子杏子从刚由浙江贩牛回来的邻居牛经纪那里得知浙江一带盛行纸花生意,劝继儿远去碰碰运气 。夫妻俩商量好 ,准备停当,继儿就别了妻子杏子,到浙江去了。继儿在浙江做纸花生意,很快就有了名气,三年之间赚了不少钱,便惦念起在家的杏子。想回家,又舍不得这里的好生意 ,要捎钱回去又没有可靠的便当,时常到酒店里饮酒解闷。一天,在阳春酒楼里忽然遇到了又来浙江贩牛的牛经纪,他在请牛经纪喝过酒之后 ,便把一百吊钱和一封家书交给牛经纪,托他交给杏子。
牛经纪知道继儿夫妻俩都不识字,要看看这封家书是怎么写的 。他拆开一看 ,只见里面是一张黄纸上贴着剪的4 只斑鸠,8 只八哥 ,还有两只鹦鹉口衔两件小孩衣服,一个坛子。另外一个字也没有。他不禁暗笑这个剪花人竟把自己卖不出去的剪花样子贴起来当家信,真太土气了。又想他这次来浙江贩牛,遇上牛瘟,亏了本,何不从继儿交给他的一百吊钱中拿出些来用用呢?料想他妻子也不知道究竟给她带回多少钱来。牛经纪回到家,便到杏子家把在浙江遇到继儿的情形告诉给杏子 ,并把家书和50 吊钱交给了她 。杏子打开家书一看,便问 :“牛老板,家书上写的是捎给我100 吊钱,你怎么只给我50 吊啊?”牛经纪一听 ,心里暗暗吃惊,便又拿过家书来仔细看过 ,还是没有一个字 ,便说 :“这上面并没有写明是100 吊钱啊 。”杏子说 :“这4 只斑鸠,正是四九三十六,这8 只八哥是八八六十四,加在一起不正是100 吊吗?”牛经纪才恍然大悟,但还不死心,又问杏子 :“这两只鹦鹉口含两件小衣服是啥数呢?”杏子笑道:“两只鹦鹉不正是二五一十吗,这是说用10 吊钱给孩子添置两件衣服 ”,又指着那口坛子说:“还剩下的90 吊钱,让我放到坛子里存起来 。”牛经纪才心服口服地把另外50 吊钱又交给了子。
                              

久别妻子的新年礼物
有一个人在外面做事,长年不归。这年旧年将尽,新年将临,仍是不能回家,正在思念自己的妻子的时候,竟得到了妻子寄来的一份礼物,还附了一封信,信上说:
                                  自入君家,便与我翻脸。你应知我心中寒暖,纵然有
                                  时节 、气满胸间,也强忍得五天十天。眼见得光阴似箭,
                                  年节不远,我在你心目中,更难比从前。怨郎君薄幸,厌
                                  旧喜新,终于将我抛在一边。郎君啊,如今盼你心回意转,
                                    来年重相见。
他读完这封信,不觉更加引起对妻子的同情和爱怜,打开礼物一看,才知道这封信里说的,原来就是这件礼物——年历。他无限深情地说:你的心思我知道了。
     
                        
正月没初一
有个穷女婿,准备正月初一与妻子去岳父家拜年。可是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妻子便劝他到隔壁王二嫂家借一件衣服。
穷女婿见了王二嫂说 :“二嫂,我打算正月初一去给岳父拜年,可是没有件像样的衣服,想借王二哥的长褂穿一穿,不知肯不肯借?”王二嫂答道 :“你王二哥的长褂在这里是现成的,可是,正月没初一呀!”穷女婿一听,一时弄不明白,正月怎么会没有初一呢?分明是你不肯借罢了。转身便想走。王二嫂笑着说 :“别走,我说正月没初一,你还不相信怎么的?”穷女婿又回转身来看了看王二嫂手里拿着一件干净的长褂笑眯眯地看着他 ,他又想,正月没初一,是什么意思?他忽然明白过来,这是个字谜。我问肯不肯借 ,她才这样回答我的。于是从二嫂手中接过长褂,说了声谢,就高兴地回去了。
                              

各取所需
有个杂货店,老板为了吸引顾客,便在门前挂出两条谜笺,注明:猜中者即以该物相赠。第一条谜是:
                                        墙里开花墙外红,思想采花路不通,
                                      东方一亮花要谢,一场欢喜一场空。
第二条谜是:
                                        少时青,老时黄,
                                        盘起辫子挡太阳。
果然吸引了不少过往的行人,一时间门庭若市,热闹非常。到中午,一个农民打扮的小伙子走上前来拿起店前摆的一个草帽,举到第二条谜语前,晃了晃,戴到头上就走。大家最初觉得这人买草帽不付钱,无理,继而明白他是猜对了。不料老板却大声喊 :“客官请回!”那人回过头来问道:“难道我猜得不对吗?”老板说 :“猜得对 ,请回来留下姓名 ,交个朋友。”
天快黑的时候,有一位穿长衫的老者,走上前来,指着挂在店前的灯笼说 :“他把草帽拿走了,这一件属于我了 。”老板立即把灯笼摘下来送给了他,从此,这个杂货店的生意就更加兴隆起来。


桃符是怎么来的
      对联又叫桃符,这是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在茫茫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一株大桃树。这棵桃树,铺天盖地 ,树枝盘曲有 3000 里 。在东北方向上,有一个地方桃枝疏稀,形成了一个门,叫做“ 鬼门”,天下所有的“鬼”都从这里进进出出,接受检查。在这里看门的有两位神,一个叫荼(音舒,sh ū),一个叫郁垒(音玉立,y ù l ì)。他们是兄弟俩,都有识别“善鬼”和“恶鬼”的本领。凡看到不讲道理专门祸害人的“恶鬼”,他们就用苇绳子捆起来,喂给老虎吃。因为这兄弟俩能帮人驱鬼避邪,据说从黄帝那时候起,人们就在门上钉桃木板,画上两位神的像,这就是门神。大约到春秋战国或者还早些,有的人不再画门神,只是在桃木板上写两位神的名字。可一边是一个字“ 荼”,一边是两个字的“郁垒”,不对称,也不美观,就在前头加个“神”字,成为:
郁垒 神荼
“郁垒;神荼 ”,不妨看作最早的人(神)名门对,这就是“桃符 ”。它的出现是产生对联至关重要的一步。后来用吉
祥话代替两位神名,用普通木板(或红纸)代替桃木板,才完成了对联的演变。这时,摆脱了以往的神话 ,走向现实生活。
但是,直到今天,人们还把春联(或对联)叫做桃符;而“桃符的故事”大概永远也说不完呢!
                           

拆字为对
      唐代的莫宣卿,是封川(今广东封开)人。他 17 岁就成为两广的第一个状元,被誉为“岭南八大才子”之一。
他7 岁时,就作过一首明志(表示自己志向)的诗:
                        英俊天下有,谁能佐圣君?
                        我本岭南风,岂同凡鸟群。
因此被称为神童。有一个姓梁的知县,路过封川,想见识见识这神童到底有多“神 ”,就去了莫家。有人一喊“梁大人到 !”,莫宣卿便很有礼貌走出来迎接,行了大礼。梁知县问 :“你就是大名鼎鼎的莫家公子吗?”莫宣卿回答 :“是,大人 。”知县一听,我给你个“大名鼎鼎 ”,你一点不推让就“接”过去了,便出了个上联责问他:
                                廿日小孩岂称大
这是将“廿 ”、“日” 、“大”三个字合在一起为“莫”。莫宣卿心想 :“大名鼎鼎”又不是我说的,你干吗奚落我呢?
就对了个下联:
                                    三两木头不成官
这是把“梁”字也给拆成“三 ”、“刃”(商业上对“两”的俗写)、“木 ”。知县由此知道这个小孩确实聪明,逢人便
说,莫宣卿真够得上“大名鼎鼎”了。
         
               
西湖岳坟联语
  岳飞于 1142 年 1 月 27 日被高宗 、秦桧以“ 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杭州钱塘门外九曲城下五显神祠附近,宋孝宗时以礼改葬于栖霞岭下,这就是西湖边上的岳坟。在岳坟前有这样一副对联:
                                          正邪自古同冰炭,
                                          毁誉于今判伪真。
这副对联,鲜明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岳飞和秦桧的不同态度。
岳王庙殿门两侧的另一副对联是: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据说,这副对联出自一位姓徐的女子之手。她以拟人和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岳飞的敬意和对秦桧的憎恶。
                        

师生赏月夜对
  唐代的李群玉是很有名的才子,他的诗文意境优美,他小时候熟读诗书,常常和老师在一起吟诗作对,老师很喜欢他的聪明好学的精神,也经常指教他。
    有一天,师生俩一起到外面散步,他们走在明月当空的小道上,远处传来了寺庙的钟声。小路两旁是竹林,竹林里不时飘来一阵阵的花香,在这幽静之中,老师诗意勃发,吟出了一句上联:
                                    风吹钟声花间过,又香又响
李群玉也被周围的景色所迷,听到老师的对联,他环顾四周,看见明月的光芒皎洁如水,小路两旁的竹林中不时有萤火虫飞来飞去,萤火虫的光亮忽明忽灭,时隐时现,就马上对道:
                                      月照萤灯竹畔明,且亮且凉
上下联句很巧妙地把明月照耀下的景色描绘出来,使人觉得身如其境,这真是一副美妙的图画。
                           

重修岳飞墓
    十年动乱期间,岳庙也难逃厄运 。不仅岳飞被“打翻在地”,连庙宇也被砸得墙残壁断 。1977 年又以更大的规模将岳庙翻修一新。岳飞塑像又重坐于殿上,四奸铁像亦再次跪伏于阶下。有一副未署名的新联写道:
                        山河光复十七年,忽四害兴祸,毁坟废像,忠魂遭浩劫;
                        魔鬼逞凶双五载,赖群英仗义,除恶诛邪,庙墓得重修。
此联既备述了岳庙十载遭浩劫的原委,又道出了人们对英雄的怀念,也实在是难得的佳作。
                        

千古罪人遭唾骂
    在岳坟前墓墙旁边,面对岳坟有秦桧夫妇及其同伙万俟卨、张俊等四人反剪双手的历史罪人的铁铸雕像囚禁在铁棚里,意
在让这些残害忠良的奸佞之臣,永远跪伏在岳飞的脚下,俯首认罪。 据史书记载,初建岳王庙时,前来朝拜进香的游客,蜂拥
而至,不分昼夜。当四个铁像铸成放置之后,游客纷纷向秦桧夫妇铁像吐唾沫,以示愤恨,还有人用秦桧与王氏追悔和相互
埋怨的口吻,分别在秦桧、王氏的铁像上挂了上下两联:
                          秦桧 :“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
                          王氏:“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这副联语,写得诙谐风趣,痛快淋漓地刻画出彼时彼地两个历史罪人的丑恶的心理状态。
                           

神童神对
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王禹偁是一个非常聪明有才气的人,他从6 岁就能做诗,7 岁时就能做文章 ,人们都称他为神童。
有一天 ,郡太守大宴宾客 ,宾朋好友聚集一堂,可热闹了,这时,王禹偁也作为郡太守的“小友”随着人们一同入席就坐。 在宴席上 ,郡太守心里很高兴,就出了一联让众人来对:
                                              鹦鹉能言难似凤
出句之后,众位宾客都开始跃跃试对,人们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地想着,可是,过了好半天,也没有人能对出来。又过了一会儿,有几个“嘴尖皮厚腹中空”的酸溜溜的秀才,对出了几个不三不四的句子,郡太守听了,摇着头否定了,然后他催促着众位宾客,继续对下去。众位客人还是想不出好对子来,令郡太守很失望。这时,小王禹偁在心中已想好了,于是,他就用铜铃般的天真稚气的声音大声说:“我来对 。”众位客人顺着声音一看,见是一个小孩,不禁发出一阵鄙视的笑声。可是,王禹偁不慌不忙地挥笔写出了下联:
                                            蜘蛛虽巧不如蚕
顿时,四座议论纷纷,不断发出赞叹的声音。
                             

日影和人影
  北宋有一位著名的宰相寇准,他能文能武,为人正直忠贞。历史上记载了他的业绩,也记载了他对对子的故事。
说是有一天,他和几个人在亭子上聊天。这个亭子在水池边上,快到中午时分,太阳在水中倒映出来。寇准写了个上联让他们来对:
                                            水底日为天上日
意思很简单明了,可大家一时谁也对不上。问寇准,寇准也是笑而不答。正巧,杨大年有事来向寇大人汇报,也找到这里。杨大年是对对子的行家,他一来,仿佛为众人解了围。大家让他先把对子对出来。
寇准把出句告诉了他。大年想,宰相说的是日影,还有什么影儿呢?对,人影。他看着寇大人眼睛,突然发现里面有自己的人影,就立刻对出:
                                            眼中人是面前人
寇准夸奖他:“好一个大年,真是绝顶聪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晨鸟科技 ( 沪ICP备09012675号 )

GMT+8, 2024-5-17 11:53 , Processed in 6.064686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