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鸟科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4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情逸致] 诗文联语 文字典故 文人轶事 (十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8-3 10:1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林”字酒令
清代大书画家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世称诗书画三绝。他也很喜欢谜语。有一次,扬州城里一个姓林的盐商过六十大寿,大设筵席,遍请当地官绅名士,以事庆祝,并借以攀亲接贵。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他也给郑板桥送来了大红金字请帖。
郑板桥本来对这些不学无术的、为富不仁的盐商很看不起,这次为了看个究竟,便也逢场作戏地应邀而至。
酒席间,大家猜拳行令,好不热闹。郑板桥提议说 :“今日是林府寿筵,行酒令何不以'林’字为题?”众人都说妙极。
郑板桥便举杯说 :“林字拆开成两木,东边木升官,西边木发财。”盐商一听,又升官,又发财,真是喜庆如意,便连忙说:“依金口,依金口 !”举起杯来满满地干了一杯 。席散之后,有人提醒他说 :“老爷,郑板桥那个酒令,并不吉利,你想一边木字加官字,一边木字加才字,是两个什么字啊?”盐商一听,气得昏了过去。
         
                  
四个戴帽三个淋雨
郑板桥在扬州卖画为生,有位老主顾陈子书喜欢与郑板桥对对猜谜为戏,但他总是斗不过郑板桥。有一次,他经过冥思苦想,想出了一条难度很大的连带着谜语的绝联,满以为可以难倒郑板桥,便兴冲冲来访郑板桥。郑板桥一见就知道了他的来意,便问 :“今天来猜谜还是对对子?”陈子书说 :“猜谜对对交互进行,可好?”郑板桥就请他先讲。陈子书说:
                                      十月怀胎,十日分娩。打一字。
郑板桥接着就说:“这是个'朝’字。”陈子书又说:
                                        多一半,打一字。
郑板桥打是个“夕”字。陈子书说 :“六个'朝’字相连,最后加个'夕’字,请对。”
郑板桥想:六个'朝’字相连,怎么理解?必定是“朝朝(每天)朝(日出)朝朝(每天)朝夕(日出日落)”才能读
通,他便对道:
                                    月月(每月)月(月亮)月月(每月)月圆
陈子书一听板桥竟很工整地对上了,又说 :“要是改成七个'朝’字相连,还能对上吗?”郑板桥想:这七个“朝”字连在一起怎么念法呢?必定是“朝(早)朝(朝见)朝(早)朝(朝见)朝朝(每天早上)朝(朝见)。”于是他就对道:
                                  长(长远、长久)长(生长)长(长久)长(生长)
                                  长长(永远)长(生长)
陈子书又说 :“把第二 、四、七的'朝’字都加三点水,请再对。”
郑板桥默念着加三点水后的句子应是:
                                                      朝潮朝潮朝朝潮
便反问说:“我先出个谜请答;
                                                      月当头,打一字。
再用这七个连起来对你的上联。”
陈子书问 :“ 我的上联有三个带水的 ,你七个同样的字怎么能对?”
郑板桥说 :“我还没说完,我这七个字有四个戴帽子,三个淋雨水。你猜得出就对上了。”
陈子书眼睛瞪得大大的,许久也没猜出这个字来。郑板桥笑着说:“老兄认输了吧?”接着提笑写出:
                                                    宵消宵消宵宵消
                             

普救寺词谜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永济县。寺塔高耸,松柏满园。王实甫所著的《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有一次 ,有个文人来到普救寺游览 ,望着寺内十三层的“莺莺塔 ”,触景生情 ,想起了动人心弦的《西厢记》,便用谜语的形式写下了《西厢记》的故事梗概。
谜面是一首词:“普救寺 ,草离离,花园中,或借栖;情侣二人有相约,一炷香,卜神祗。薄暮日西沉,张生长别离,虽有约,负佳期!噫!错道白马将军来矣!”
谜底共七个字,打《孟子》中一句话。
这首词谜就写在普救寺内的墙上,凡是到寺里游玩的人都能见到,但是很长时间没有人能猜出谜底。后来,有个过路秀才到寺院来游玩 ,看到这首词谜,很感兴趣,一时又解不了,就在寺院住了下来 ,思考了整整两天,总算解开了这首词谜。
寺院里的人听说词谜解开了,都围拢到秀才身边,让他说说怎样解的谜。他逐字逐句地给大家作了解释 :“普救寺,草离离”,是“普字去掉上面两点,为“晋”字;“花园中,或借栖 ”,是“园”字中去掉 “元”(繁体为“袁”)字,加“或”字,为“国”(繁体为“國”)字;“情侣二人有相约”,“二人”合为“天”字 ;“一炷香,卜神祗 ”,“一”、“卜”合为“下”字 ;“薄暮日沉西 ”,是“暮”去“日”,为“莫”字;“张生长别离,虽有约,负佳期 ”,是“张”去“长”,为“弓”字,“弓”与“虽”合为“强”;“错道白马将军来矣”隐“焉”字(意为错将“焉”字当作“马”字)。 合起来为“晋国天下莫强焉”。
大家听后,无不叹服这位秀才的学问高深。
                              

洪升新婚答新娘
清代戏曲作家洪升,以他的《长生殿》名传于世。他的夫人黄兰次,也是名门之女,工诗词,通音律。夫妻相处,十分谐和。相传他们新婚之夜 ,也有一段新娘以诗谜难新郎的佳话。黄兰次想测试一下洪升的才华 ,连出了三个谜,让新郎来猜。第一个谜是:
                                                    无心骄白昼,
                                                    有力破黄昏。
洪升笑而未答 ,只将洞房中红光熠熠灯举到新娘的面前,问道 :“娘子可是需要此物?”兰次点头微笑,又出了第二个谜:
                                                  相看黑面真如铁,
                                                  独具丹心未肯灭。
洪升想了一想,仍未说话,只是凑近火盆,用火筷微微翻动了一下暖烘烘燃烧着的木炭,让新娘看了一下。新娘又是笑笑点头。接着又出第三个谜:
                                                  古月照水水长流,
                                                  水伴古月度春秋,
                                                  留得水光耀古月,
                                                  碧波深处可泛舟。
洪升拉起新娘的手,相携来到窗前,撩开窗帘,洪升指着窗外月光下的一片湖水说 :“娘子喜欢这月光下的湖水吗?但愿水月永伴!”兰次报以多情的微笑,遂相携入帐。
     
                        
一点一横
清代文字学家王筠,字篆友,山东安丘县人。他著的《说文句读》,独辟蹊径。专家们认为是段玉裁、桂馥二家之劲敌。他为了普及文字学,让小孩子也能认识中国文字的规律,特著有《文字蒙求》一书,流传于世。
有一次他到郊外散步,遇见一群儿童。儿童们看见是文字学家出来了,中间有一个大一些的孩子便上前拦住王筠的去路说 :“王老夫子 ,听说你精通文字,我出个谜语,猜四个字,猜得出来,才让你过去 。”王筠很感兴趣地说 :“小友,你要出个什么谜呀?请说说看 。”儿童说:
                                                一点一点分一点,
                                                一点一点合一点,
                                                一点一点留一点,
                                                一点一点去一点。
王筠一听,心想:这个谜果然很巧,想不到这些童子有如此的聪明。可他是个文字学专家,能难住他吗?他便笑眯眯地对儿童们说 :“你们看,我写得对不对?”说完,捡起一根树枝就一边念着“一点 、一点…… ”一边在地上写出“汾 ”、“洽”、“溜”、“法”四个字。儿童们一看,都拍手大叫 :“对了!对了!真不愧是文字专家 !”那个大点的孩童说 :“先生肯收我做学生吗?”王筠说 :“我也出个字谜你猜 ,猜对了,我就收你当学生 。”接着说道:
                                                    “一横一横又一横,
                                                    一竖一竖又一竖,
                                                    一撇一撇又一撇,
                                                    一捺一捺又一捺。
这是个什么字?”
儿童在地上画来画去也画不出个字形来,挠挠头说 :“先生,告诉我吧,我猜不出来了。”王筠便在地上上面画一横,下面画两横,并在每一横上加了一竖,又在每个“十”字上加了一撇。此时,那个孩童抢过王筠手里的树枝便在每个“才”字上加了一捺 ,说 :“先生,我猜对了吗?”王筠笑嘻嘻地拍着孩童的头说 :“好吧,我收你做学生。”
         
                     
岂可见物不见人
文字学家王筠在山西乡宁作官的时候,应朋友陈嵋山的要求,著作了教儿童识字的《文字蒙求》。一次,他去看陈嵋山,遇见陈嵋山的邻居老人要砍倒院中惟一的一棵榆树。王筠问其原因,老人说他近来心神不适,经一个风水先生说 :“这四合院中有一木 ,是个'困’字 ,不吉利,把树砍树,就不犯困了 。”王筠一听,不禁哈哈大笑说 :“想不到这位风水先生也是位文字学家。可惜他见物不见人,他没有看到四合院里还住着人呐 。有树 、有人就不是个'困’字了。可是你若把树砍掉,四合院里光剩了人,你想是个什么字?岂非更不吉利吗?”老人一听,恍然大悟说 :“咳呀,幸亏县太爷是个真正的大学问家,要是听信风水先生之言,岂不落入更凶险之境吗!大人救了树,也救了我,恩德无量啊!”
                                 

他们姓什么
两个书生赴京赶考,在旅店相遇,二人互问贵姓。
甲说:
                                                左边加一是一千,
                                                右边减一是一千,
                                                不加不减再计算,
                                                其中共有人一千。
乙说:
                                                左看不出头,
                                                右看不出头,
                                                左右一齐看,
                                                两个不出头。
正巧旁边有位教书先生 ,听了两人报姓的方式很感兴趣,便也来凑热闹 ,他先向两位书生道了一声 :“任 、林二君可好?”使二人不觉一惊,一看过来的这位老者并不相识,便问:“老人家,咱们素不相识,何以能知道我们两人的姓?”老人
笑着说 :“刚才你们二位不是互通过尊姓了吗?”二人又问老人贵姓,老人却吟出一阙《忆江南》来:
                                遥望处,牛女正双栖。天上人间相与共,银河杳渺水迷离,新月落西垂。
两位书生猜了半天也没猜出来。忽听店家女儿来到桌前喊了一声 :“滕老先生,饭已备齐,请用餐 。”他们不禁佩服这位店家女儿的聪明 ,也称赞这个字谜比他们二人的谜更高明,更有词采。
                              

是也?非也?
有个秀才 ,认为自己读过 《四书》、《五经》,很有学问,就一天到晚之乎者也地到处卖弄。有个酒店老板,也念过几天书。一天,老板见秀才又在街头上卖弄之乎者也,他便把秀才请到店里说 :“我这里有个谜,正想请教你。你解得出来,白喝我的酒不要钱 。你要解不出来,罚你说话不准带一个'也’字 。”秀才说 :“行,你说谜面吧。”老板就说:
                      从前,孔子和他的两个门徒子路和颜回聊天,孔子问
                      徒弟:“是也?非也?”子路说:“是也 。”颜和说 :“非
                      也 。”二人争执不下,孔子说:“是也,则直在其中矣!”
                      两个人点头,都说:“非也。”
老板问:“这是个什么字?”秀才越听越糊涂,孔子明明说“是也 ”,子路和颜回却又说“非也”。究竟是也还是非也?他猜不出来。老板笑着蘸着酒在桌子上写了一个“乜”。秀才刚要念“也 ”,一看又忙说“不是也 ”。可孔子为什么又说是也呢?
老板笑着说:“孔子说'直在其中’才'是也’呢。”
                              

名士设谜选婿
宋末 ,京都名士郝昌兆,素以苏洵自比。膝前只有一女,取名小妹。这位郝小妹生得秀美淑静,而又才华俊逸,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娴熟。慕名求婚者纷至沓来。但是,郝昌兆却对女儿的婚事,要求甚高,想找到一位像秦少游那样才高品优的女婿。所以一直未能给小妹选中可意的郎君。一年的新春之日,郝家来了三个“拜年”的书生。老学士明白,这些人是借拜年之机来求婚的,便让家人领到梅轩堂相见。老学士说 :“新春伊始,三凤求凰,真乃美事。无奈老夫只有一女,只好出题试才,选求才郎。今天我出一联,内隐两位本朝的人名,请贤契们一猜。”接着就展出一联:
                                                    落凡七仙女,
                                                    闹海一哪吒。
三个人想了一阵,那两位衣着华丽的公子都没想出个头绪,独有布衣书生魏可海起身拱手答道 :“此联所咏,乃是一对诗苑伉俪,词林鸳鸯,七仙女是仙女姐妹中最小的一位,故可射'小妹’。哪吒乃古代少年神衤止,闹海是在海中游戏也,故可射'少游’。不知猜中否?”老学士听了非常满意,郝小妹在屏风后听了,也很称羡这位书生的才华,于是便将他留下,细细叙谈,见这位书生确实才资不凡。决定择为佳婿。
                              

翁婿都是《三国》谜
刘老汉是个《三国》迷,连给闺女选女婿也要以是否精通《三国》为标准。他在门口悬了一条招婿谜:
                                                  喜鹊落梅哨
打《三国》人名二。
后加说明:猜中者请入门面试,合格者招为佳婿。一时求婚者盈门,只是这头一关过不了,无法进门面试。
后来来了一个小伙子,扯下谜条就闯进门去。刘老汉见小伙子举着谜条走了进来,便稳稳坐定,笑嘻嘻地问道 :“年轻人,猜中了吗?”小伙子上前施了一礼答道 :“老伯在上,容我答来:喜鹊落,必然收拢翅膀,当是关羽;落在梅梢,是驮在花枝上,一定是华佗了。”刘老汉一听大喜,忙让小伙子坐下来,先问过姓名。小伙子姓田,因为最敬重诸葛亮,所以取名为亮,二十八岁,尚未成亲。 老汉问第一个问题:“《三国》中有姓而无名者是谁?”田亮答 :“江东乔玄有二女,人称二乔,大乔配孙策、小乔配周瑜,人们光称其姓而没有名字。老汉点头说 :“不错,不错 。” 又问第二个问题 :“《三国》中有名而无姓者又是谁呢?”田亮回答:“司徒王允有一歌伎,名叫貂蝉,却没有姓。”老汉又连连点头说 :“对 !”再问第三个问题:“《三国》中无名无姓者是谁呢?”田亮说:“张飞怒打督邮,那个督邮就没名没姓。”老汉听了高兴得不得了,田亮也得意起来,便站起来躬身问老汉说 :“小侄也有一题请老伯指教。桃园三结义,三个人都是干什么的出身?”
老汉哈哈大笑说:“这个问题三岁小孩都知道,何用问我?这刘备是汉朝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可是小时候死了父亲,跟母亲编席子、卖草鞋过日子;关羽流落江湖,卖过豆腐;张飞杀过猪,开过酒铺。”
田亮又问:“那四弟赵子龙过去做什么生意?”
老汉想了一回,摇摇头说 :“这倒没有在《三国》书里看到过,也没听别人提起。难道贤侄知道吗?”
田亮得意地说 :“这我是在京戏里听姜维说的,他说赵子龙是卖年糕的。”
刘老汉一听,更加惊喜地说 :“果然年轻后生可畏,这可是个新发现,姜维是怎么说的?”
田亮说 :“京剧《天水关》那出戏里 ,姜维是这么唱的:'这一班五虎将俱都丧了,只剩下赵子龙老迈(卖)年(糕)!’”
刘老汉一听,把大腿一拍,就说 :“好小伙子,就凭你这两句,我就收你为女婿了!”
                             

才女选婿
一个书香人家 ,只有一个女儿 ,自幼聪慧好学,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一不会,尤其喜爱诗词,姑娘渐渐长大,登门求婚的越来越多。姑娘的父母疼爱女儿,没有别的条件,只要女儿本人满意就行。姑娘对来求婚者,没有一个看中的。为了选一位才高学深的如意郎君,姑娘亲笔写了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一首: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射七言唐诗一句。挂在大门之外,射中者方可托媒议婚。
多少少年学子、富家子弟,聚集在门前,反复吟味着这几句话。却没有一个人答上来。几天过去了,忽有一个赶考的举子走过此地,他看了看姑娘写的那首招婿诗谜,便从行囊中掏出纸笔,用素笺写了崔颢《黄鹤楼》诗中的一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
交人递给了小姐,小姐一看,正中自己的心意,于是通过父母答应了书生的婚事,结为美满姻缘。
                             

水果感悟负心郎
有一对夫妻,本来互相恩爱,相处很好,不料丈夫在外读了几年书,便觉得自己的妻子土气,起了与妻子离异之心。在
回家过中秋节的晚上,夫妻在庭中赏月,他心思重重地写了一句:
                                            中秋月下写休书
流露出离异的思想。妻子看了 ,便回到房中端出了一盘水果,送到丈夫面前说 :“你的心思我已猜到,我给你对个下句,你
来猜猜好吗?”丈夫一看,这盘子里盛的是:石榴、青枣、荸荠和梨,他默默地一点这水果的名字,恍然明白了,这四样水果连念起来正是:
                                            十六清早逼妻离
他不禁羞愧得满脸通红,他佩服妻子的聪明贤慧,于是打消了离异的念头,夫妻之间更加相爱了。
                             

不准说“酒”字
有个酒鬼,把家里都喝穷了,还向妻子要钱买酒喝,妻子劝他戒酒,他说 :“要我不喝酒,得有个条件:从今以后,你说话不准说出一个与'酒’字同音的字来 ,带出一个酒字来,我还得喝 。”妻子想了想,就说 :“那你也不准说,你说就更不给了 。”三天过去了,妻子一直没讲出一个“酒”字来,他可忍不住了 ,就到几个酒友家里诉苦。一个酒友就帮他出了个主意:要他先不要回家。这位酒友一手拿着酒壶,一手提着铜钱,来到他家约他喝酒,他妻子说当家的不在家。来人便说 :“那就请大姐待他回来时告诉他 :张老九 、李老九,提着铜钱九百九,手拿酒壶去打酒,接他九月九日去到我家来喝酒。”
酒鬼晚上回到家,故意问:“有谁来过吗?”妻子对他说 :“张三三,李四五 ,提着铜钱一千差一数,手里拿的酉水壶,接你重阳日,去到他家走一走。”酒鬼一听 ,一个“酒”字也没说出来,便假装昏了过去。妻子一看也扑上去哭道 :“我晓得你这样少不得三六,怎么不准你喝点冬至数呢?”酒鬼一听妻子的哭声里好像要准许他喝点酒的样子,便立刻醒了过来说 :“快拿来!”妻子说:“拿什么?”酒鬼要说“酒 ”,可又想起妻子也向他提出的条件,如果说了就更不给了 ,便只好用手向嘴边比画了一下。妻子说:“我可没说出一个你要喝的字来,你还是喝不成。”
                             

戴纱帽翅的工具
戏曲上有个为官公正廉明而又诙谐机智的徐九经。他为了弄清案情,不惜冲破重重阻力,多方调查研究,经常跑路下去私访,虽然十分劳累,却总是乐呵呵的,时常说一些妙语或做一些滑稽动作来自我解嘲和打趣。差役问他 :“老爷,你这样成天忙忙碌碌,到底图个啥!”徐九经风趣地说:
                                          头戴纱帽翅儿,为官不省劲儿,
                                          平事我不管,单管不平事儿。
后来有人把这四句话借来作为一个谜语,打一木工工具——刨子,的确非常形象而切合。
                             

天干地支作堂号
从前有弟兄二人,哥哥是铁匠,弟弟是皮匠。两人的手艺都很好。他们辛勤半辈子,有了一点积蓄,便各自修了一所新的房子。兄弟俩商量,要请人起个堂号,题块匾挂上。堂号要表示出他们各自的行业特点,又要雅而不俗。请了好多文人秀士,都作不出来。最后找到一位教书先生。教书先生想:这兄弟俩不识字,必须让他们看见匾上字的样子,就认得出是自己的堂号才行。于是他思索片刻,便给哥哥题了“二酉堂 ”,给弟弟题了个“甲乙堂 ”。兄弟俩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教书先生说 :“这是用象形法制的两块谜匾 。你看 :'酉’字正着看,就像锻铁炉;倒下来看,就像风箱。这两件东西,都是你们铁匠少不了的 。再看这个'甲’字,好似钉鞋用的砧子 ,'乙’字就像裁皮子的刀。这两件东西是你们皮匠所必备的。你们看行吗?”兄弟二人非常满意,便重重地酬谢了这位教书先生。

         
                 
只能治病不救人
从前有个医生 ,他家世代从医,医术高明,又热情周到,在当地很有威望。在他的门前挂着一个木牌,上写:
                                                祖传秘方,
                                                手到病除,
                                                只能治病,
                                                恕不救人。
有一个外地人路过他的门前,看到这个木牌,大大迷惑不解。人们总是用“治病救人”这句话来赞扬医生的美德和医道。为什么这个医生却只治病不救人呢?
他看到门口有个小孩在玩,便去问这个小孩。小孩说 :“这家医生从来不给人看病 。”又问:“既然能治病,为什么不给人看病?”小孩大声说:“他是兽医!”
                           
药名诗
中唐诗人刘禹锡 ,幼年多病,十六七岁时身体十分瘦弱,便常常阅读医书,搜集验方。永贞元年由于和柳宗元等人积极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郎州司马,后又贬到连州 ,柳宗元则被贬到柳州。二人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除讨论诗文之外,也涉及医学。柳宗元得知刘禹锡仍在孜孜不倦地钻研医学,便将自己在柳州搜集到的一些医书奇方寄给刘禹锡,在信末还抄了一首关于药名的谜语诗,与之共娱。诗云:
                                      四月将尽五月初,刮破窗纸再重糊,
                                      丈夫进京三年整,捎封信来半字无。
打四味药名。
刘禹锡读罢,笑了笑也写了一诗作答:
                                        五月既望时,出门多加衣,
                                        游子离乡久,素笺未写诗。
柳宗元接到这首小诗,知道刘禹锡已猜中了。
           

皮陆和诗嵌药名
唐代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是好朋友 ,二人经常互相唱和,时称皮陆。他们也经常互相出些谜语来猜答。一次,他俩在郊外散步,溪水湍流,翠竹掩映,皮日休触景生情随口吟道:
                                    数曲急溪冲细竹,叶舟随水自流通,
                                    草香石冷无近远,志在天台一遇中。
陆龟蒙听了,也顺口吟道:
                                    桂叶似茸含露紫,葛花如绶蘸溪黄,
                                    连云更入幽深地,骨录闲携相猎郎。
皮日休说:“我的诗里含了三味药。”
陆龟蒙说:“我的诗里也含了三味药。”
他们把自己诗中前一句的末字与后一句的首字连读,果然,都是三位中草药的名字。
                             

东坡佛印对药名
一次,佛印邀请苏东坡游庙会。他们游到鼓楼前,看到上面的旧鼓,佛印上就想出一个上联要苏东坡来对。他说:
                                          鼓棰捶鼓,陈皮半下。
旧鼓上的两面皮子自然是陈皮了,半下是半夏的谐音,后半句是两味中药名。苏东坡想了许久,想不出合适的对句。这时随哥哥同来的苏小妹看到东坡的窘状,便牵了牵东坡的袖子,又指了指庙廊下的一个白纸糊的灯笼。东坡会意,便吟道:
                                          灯笼笼灯,白纸防风。
                              

祝蒋吉一时
复旦大学前身的创建人马相伯先生 ,是20 世纪初叶著名的爱国诗人 。1903 年,他六十四岁,创办震旦学院。后因抗议帝国主义教会干涉教务,愤而辞职,又创办复旦公学。1907年参加梁启超的“政闻社 ”。辛亥革命后,一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是辛亥革命后的第一任南京市长。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 ,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他一直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 ,他发起组织中国民治促进会、江苏省国难会等抗日社团,还写字义卖,支持东北抗日义勇军。1936 年 ,蒋介石五十岁生日,有个蒋氏幕僚求马相伯写个“寿”字送蒋。马相伯思索了一下,提笔写了一个“壽”字给他。蒋收到这件祝寿礼物,大喜过望,还专门派人到上海登门致谢。
来人走后,家人觉得老人对蒋的态度反常,有些不解,便问老人是何道理。这位九十七岁的老人捋须大笑道 :“这个小子哪里懂,我只祝他'吉一时’呀 !”大家听了,也随着大笑起来。
                             

艺术大师论胆
艺术大师李苦禅先生向齐白石先生求教,有一次,白石老人说:宋朝的王安石有一个谜语说:
                                            日月一齐来,不作明字猜,
                                            冒字更不是,闷煞老秀才。
你猜这是个什么字?李苦禅对谜语很感兴趣,想了一下说“这就是老师常说的那种可贵者嘛!”
白石老人欣慰地笑道:“正是。”苦禅先生对于白石老人总结的这个“胆”字 ,深有体会。他曾对学生们说:“章法要大胆,要险;创造就是敢想敢干!”但他又反对那种把胡涂乱抹自以为大胆的作风 ,告诉人“谨防鲁莽用笔。切切?切切!”
他说:“胆愈大心愈小,智愈圆而行愈方。诚哉是言!”
                             

无字家书
宋代有个叫郭晖的人,外出做事 ,不得回乡,思念妻子,就托人捎回一封家信。妻子打开信一看,信封里只装着一张白纸,纸上一个字也找不到,心中好生奇怪。不觉望着这张白纸出神 。过了一会儿,她忽然明白了。便写了一首诗寄给丈夫。这首《答外》诗是:
                                                碧纱窗下启缄封,
                                                尺素从头彻尾空,
                                                应是仙郎怀别恨,
                                                忆奴全在不言中。
郭晖读到妻子这首诗,知道妻子完全理解了他那封素白家书的意思,心有所感,便又写了一首《寄内》的诗,托人带给妻子:
                                                情长笺短费心神,
                                                尺素无言胜有声,
                                                书山不是无佳句,
                                                  两字相思写不成。
想不到一张白笺,不着一字,却诉出了这多相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晨鸟科技 ( 沪ICP备09012675号 )

GMT+8, 2024-5-17 12:16 , Processed in 6.069569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