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鸟科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7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情逸致] 诗文联语 文字典故 文人轶事 (十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8-3 10:1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笼中鸟
一年元宵节,文征明和祝枝山一同到苏州玄妙观去观灯猜谜。他们来到一个设哑谜的地方,见到有两只鸟笼,笼中各有一只鸟,笼下各挂着一串钱,注明各打一句衙门术语。文征明一看便将一只鸟笼下的钱先收起 ,接着打开鸟笼,把鸟放飞了。祝枝山还没有看清要求打什么谜底,见文征明已经得彩,便说:“这谜该让我先猜,你不该欺我近视!”文征明笑着指道:“那边不是还有一只鸟笼吗?你可以再猜嘛!”祝枝山于是走过去也把钱先收了,也把鸟笼打开,伸手抓住小鸟,手刚要退出笼门,主人忙拦住说 :“不得重复 。”祝枝山不禁吃吃大笑,把手伸开,一看,鸟已被握死了。可是主人反倒笑着奈奖说:“想不到,你也猜中了!”原来这两句术语是“得钱卖放”和“图财害命”。
                              

五元会谜虎丘山
有一年,状元吴原博,榜眼程克勤、探花陆廉伯、会元王济之、经魁黄王岳,五人在岳丘山同饮。墙上挂着一幅钟馗像,于是程克勤就出了一个酒令说 :“这个令要用《四书》里的话凑成,上两句不要改;第三句限四字,随意换;末句要依照程式换一句,且暗指一人身上而发,不许露出,俟令毕宣明,不合,再议罚酒。便取一根香,平分五段用墨画五道印,每人限一段香的思考时间;如香烧过了墨线,即罚跪在千人石上,令完以后才让他起来坐下,怎样?”程榜眼燃香斟酒说:
                                      有大人者,朝衣朝冠,抚剑疾视,善人吾不得而见之。
说完了饮酒,接着把香和酒送给探花陆廉伯。陆探花接过香和酒,即说道:
                                    有大人者,朝衣朝冠,立不中门,俨然人望而畏之。
说完又把香和酒递给状元吴原博。吴状元接着说:
                                    有大人者,朝衣朝冠,爵禄可辞,择其善者而从之。
下面轮到会元王济之。王济之说:
                                    有大人者 ,朝衣朝冠 ,祭之以礼,则可卷而怀之。
最后轮到经魁黄五岳。黄五岳说:
                                    有大人者,朝衣朝冠,空空如也,益烈山泽而焚之。
黄五岳将香交还给程克勤。程克勤说:我说的是钟馗。
陆廉伯说:“我说的是翁仲。”
吴原博说:“我说的是门神。”
王济之说:“我说的是喜神。”
黄五岳说:“我说的是方相。”
大家互相一评,都说对了,五个人没有一个受罚的。
   

                  
射谜赢得落汤鸡
明朝末年,有位叫黄周星的学者,官至户部主事。明亡以后,隐居湖州,以诗文著述为事。他雅好灯谜,首创“酒令体”灯谜,谜面为诗词,谜味醇厚。著有《刍狗斋集》、《廋词四十笺》。他本姓黄,幼年时为湘潭周氏养大,故名黄周星。
一天,他在为养父周氏庆寿的宴会上,提出以大家轮流出谜互相猜射 ,以代酒令 。众人因他是谜界的高手,又是东道主,便请他先出谜。他就先出了一则谜语:
                                              忽而冷,忽而热,
                                              冷时头上暖烘烘,
                                              热时耳边声戚戚。
并说明这是分扣谜 ,隐三国人名一 ,谁能射中当酬以“落汤鸡”。席间有一位射手推敲了片刻,对这个谜面和这个酬法都拍手叫绝 。他便起立射道 :“这是'貂蝉 ’。”他解释说:貂蝉本来是古时的一种帽子 ,冷的时候,戴貂皮帽 ,头上就暖烘烘;天热的时候,蝉就鸣叫,所以耳边声戚戚。”黄周星称赞道:“贤兄真属高才,受敬'落汤鸡’无愧!”大家正担心黄周星要泼他一盆冷水时,但见黄周星斟了满满一大杯酒献给了猜者,猜者举酒一饮而尽。原来“落汤鸡”也是个谜,鸡为酉,汤为水,酉加水,是一个酒字。

                             
挑灯闲看《牡丹亭》
尚炯奉了李自成之派,来到北京城访问牛金星。这天正是元宵节 ,二人不期在灯市上相遇。二人边叙别情,边看花灯。在一个转角处,看见一则灯谜:
                                        挑灯闲看《牡丹亭》——打《滕王阁序》中的一句
牛金星说:“ 这谜面不是从钱塘妓女冯小青的诗里来的吗?”尚炯问 :“冯小青是何许人也?”牛金星说 :“冯小青
是扬州人,自幼沦落烟花,能诗善画。16 岁时被一个叫冯姓子的有钱人纳为妾,冯的大妇嫉妒而凶悍,对小青百般欺凌,将她软禁在孤山佛舍之中,小青忧郁难禁,写了一首诗 :“冷雨幽窗不可听 ,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尚炯听了,叹息了一声又问 :“这谜底可与小青的事有关么?”牛金星沉思了一下说 :“依我看来,似乎不必从小青的事上去寻思路,单从谜面上就可以寻到谜底的。你想 :《牡丹亭“是谁写的?”尚炯说 :“是汤显祖啊 。”牛金星一拍大腿说 :“对,这就不远了,汤显祖是临川人,他的《牡丹亭》与《紫钗》、《邯郸》、《南柯》记,世称'临川四梦 ’。”尚炯说:“看来你已经猜着了 。”牛金星说 :“是的,谜底就是'光照临川之笔 。”设谜者拱手说 :“先生猜对了 。”便将一把湘妃竹骨的折扇赠给他。
                              

金圣叹名字从何而来
明末清初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 ,原名采 ,字若采。明亡后,才改名人瑞,字圣叹。有一个传说他改名金叹,是与一个牧童给他出了一个谜语有关。在一个春天,姑苏城春花竞放,游人如织。金采心忧明朝的灭亡,无心欣赏这阳春美景,却独自来到乡间野径上散步解忧。忽然有一个小牧童跳下牛背来挡住他的路,一定要金采猜猜他的谜语。只见牧童站在牛的左边,对他说 :“我这是个哑谜,请先生打一个字,打不出来不让你过去。”这一下还真把这位自比圣人的才子难住了,他想了许久也没有猜出这个哑谜是个什么字 。于是只好折回头沿原路而回。回到房中,他提起笔来写了一个“牛”字,一想:旁边站一个人不是个“件”字吗?谜虽然猜着了,可他却想到了孔子曾经被一个路旁的小儿难住的事,便叹了一声 :“圣人也有被儿童难住的时候!”于是就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圣叹。
                              

多少儒生抢祭品
金圣叹,一脱历代文学评论的传统观念,在文学评论上独树一帜。他大胆地把《水浒》、《西厢记》这类传奇戏曲与《庄子》、《离骚》、《史记》、《杜甫诗》 并列为天下六大才子之书。他评点历代文学著作 ,都有独特的见解,因为出言无所顾忌,被朝廷判了十大不敬罪,押进监狱,处斩。一次他入文庙参加祭孔典礼。祭礼刚刚结束,那些平日斯斯文文的儒生们竟一拥而上,挤到供桌周围去抢祭祀的猪肉和馒头。因当时有一种说法,道是谁能抢到祭祀的最肥的肉和最大的馒头,就能中举、升官、得肥缺,于是争争闹闹,丑态百出,金圣叹看到这种状况,即兴作了打油诗一首:
                                            天晚祭祀了,忽然闹吵吵,
                                            祭肉争肥瘦,馒头抢大小,
                                            颜回低头笑,子路把脚跳,
                                            夫子喟然叹:“在陈我绝粮,未见此饿殍。”
对儒生们的丑态,讽刺得淋漓尽致。事后有位诗友问他:“当时争抢祭品的儒生共有多少人?”金圣叹笑了笑,仰起头来吟道:
                                            太白写表,王婆骂鸡,
                                            武松打虎,宋江杀妻。
吟完说道 :“这是个字谜,您若猜出,就知道抢祭品者的人数了。”那位朋友素日与金圣叹过从甚密,也颇爱猜谜。他想,李白写表有才 ,王婆骂鸡靠口,武松打虎有力,宋江杀妻用刀,这四者合起来,乃是一个大写的捌字。
                                 

骂和尚
清朝康熙年间,上海陈道员处有个掌管文书的人,名叫李正,聪明能干,在陈道员处很是得意。他在上海呆长了,和当地寺院的一个和尚交了朋友。这和尚也是个读书人,二人常在一起聊天喝酒,不分彼此。后来,陈道员调离上海,李正没有跟随他前往,一时又没找到合适的事情做 ,便失了业。远离家乡又没有了经济来源,不到一年家底便折腾得差不多了 。这天 ,他又来到寺院和尚处,想向朋友发泄一下心中的烦闷,讨顿酒喝喝。谁知这和尚是个嫌贫爱富的人,一见李正这副落泊的模样,便生出几分厌恶,对他的态度和以前判若两人,虽没下逐客令,但那不冷不热的态度让李正十分寒心。又过了没多久,李正找到了一份美差使,有了钱就阔了起来,穿上轻暖狐裘,骑着高头大马,比以前更得意。那个和尚见了很后悔,心想,早知李正能有今天,我怎么会那样对待他呢!便找机会向李正逢迎谄媚,以求恢复从前的友谊。
有一天,和尚又来邀请李正到寺院去。李正碍于情面,答应了,并在忙完公务后,就一个人来到寺院。和尚准备了丰盛的酒席。酒酣之后,和尚为讨好李正,取出自己的画像,请李正题字留念。李正思忖良久,笑了笑,拿起笔来写道 :“一夕灵光出太虚,化身人去意何如?秋丹不用炉中火,凡子心头一点除 。”
和尚看后很高兴,就把画像与题字挂到寺庙的墙上。在墙上挂了一年多,寺院内人来人往,谁看过,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一天,寺院内来了几位书生,在画像和题字前站了一会儿,只听他们议论了一番,便哈哈大笑起来。和尚觉得奇怪,于是就走上前去请教。其中一个人指着画像和诗解释说 :“这首诗是个字谜 ,前两行组成个'死’字,后两行组成个'秃’字,合起来是“死秃”。和尚仔细一琢磨,这才恍然大悟,赶忙把像和题字取了下来。
                              

蒲松龄诗谜讽恶奴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从小勤奋好学,聪慧过人,虽科举考试连连失败,一生穷困潦倒,靠教私塾维持生计,但却一身正气,疾恶如仇。他给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文学巨著《聊斋志异》。蒲松龄的家乡山东淄川县有个王大官人,是地方一霸,为富不仁。他的独眼管家也狗仗人势,欺压穷苦百姓。这王大官人附庸风雅,家里字画满堂。这个独眼管家也想弄点字画挂在自己家中,风光风光。当他想到蒲松龄的诗才,便想求蒲给自己写首诗。蒲松龄早就恨透了这帮欺压穷人的恶棍,本不想给他写,转念一想,何不借此机会……于是,便佯装笑脸,提笔写下了四句 :“一头尖尖一头扁,扁头只有一个眼;独眼只把衣衫认,任凭主人来使唤。”独眼管家如获至宝,千恩万谢地拿走了。其实这是一首打油诗,表面上是一条物谜(谜底是“针”),实际上讽刺了独眼管家的品行和职业。
                              

乾隆送寿礼
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巡视江南,途中经过一个村庄,只见全村人都喜气洋洋地奔忙,一打听,原来是村里有位老寿星当天过生日。乾隆便率随从人员一同到了老寿星家。只见这位老寿星鹤发童颜,两眼炯炯有神,正乐呵呵地和五六代重孙子逗乐。
老寿星的孙子过来告诉了老人的年龄,乾隆帝啧啧称奇,便命随从人员给老人留下一份厚礼,并挥毫写了一副对联赠送给老人。对联是这样写的 :“花甲重开 ,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这副对联内隐含老寿星的年龄。后来传回宫中,宫内人士争相猜谜,还真热闹了一番。老寿星到底多大年龄呢?141 岁。花甲,是60 岁代称。我国古代以干支纪年,从甲子开始,干支各号错综参互,每 60 年成为一个周期,故称六十花甲。“花甲重开 ”,是 120 岁;“外加三七”,三七是二十一,合起来正是 141 岁。“古稀双庆”是两个古稀之年,一个古稀之年是 70 岁 ,两个古稀之年是 140岁,“内多一个春秋”,加起来也是141 岁。


大师谜含诗情画意
晚清灯谜大师张起南,字味鲈,号橐南,福建闽侯人,生于1878 年。他自幼喜好猜谜,又聪慧过人,10 岁时就能在谜会上独自猜射 。张起南一生制谜数以万计 ,著有《橐园春灯话》、《续橐园春灯话》等,被后人誉为“谜圣”。相传有一年新春,张起南在辰州任职 ,见窗外大雪纷飞,一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触景生情,巧制字谜一则 :“雨余山色浑如睡 。”当时适逢元宵节,他便将此谜写在灯上,悬挂在街上,供游人猜射。有位书生看了好久后 ,抚掌赞道 :“此谜富有诗情画意,可谓妙极!”张起南一听,拱手相问:“看来这位公子已胸有成竹,愿当面领教。”那书生答礼后说道:“久闻先生大名,今得以当面请教,实在是小生有幸,请听不才赋诗一首 :'此花自古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近看无枝又无叶,不知何处长出来。’” 张起南一听,此书生不仅猜出谜底“雪 ”,而且以诗谜猜谜实属高手,连声称赞:“猜得好!猜得好!”还将自己所著谜书《橐园春灯话》奉赠。还有一次,有位朋友来找张起南玩,张正构思好了一则谜语,便说给朋友听 :“两行蜡炬已成灰。请打五言唐诗一句。”朋友听了,沉思良久却猜不出来。张起南解释道 :“此谜谜底是唐朝诗人杜甫《月夜》这首诗中的一句诗 :'双照泪痕干’。两行蜡炬——双照,已成灰——泪痕干。”朋友听后,方才恍然大悟。
           
                 
口大吞天
清代乾隆年间有个学台叫吴省钦,是个不学无术却又贪婪不法的家伙。有一次,他到某地去主持乡试,利用职权,行私受贿,并按行贿的多少来确定考生乡试的名次,结果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的子弟全都榜上有名,而一些真正有才学的清贫之士却名落孙山。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有位穷秀才,虽不能说学富五车,可也饱读经书,很有才华。此次乡试本来是十拿九稳的,可是因家境贫寒,无钱贿赂这位学台大人,结果榜上无名。他实在气愤不过,夜里在学台住所门口贴了副对联。横额是: “口大吞天。”这四字暗隐“吴”字。两旁的对联是:“少目焉能识文字?欠金安可望功名!”上联讥讽学台胸无点墨,下联讥讽学台贪赃枉法;而且对联采用的是谜语的离合法,“少目”为“省”,“欠金”为“钦”,暗隐“省钦”名字。真是构思精巧,妙语双关。第二天,有人发现了这副对联,很快就在当地传开了。大家争相来看,一时间学台住地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知道对联是讽刺吴学台的,无不拍手称快。
                             

富贵毋心想
清代康熙年间有位名臣叫朱轼 ,他博学多才,为官清正,任过刑部主事、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政绩卓著,著作甚丰。相传他年轻赶考的时候,还有一段趣事。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城附近,有座梦山,谁若在这里住一宿,便会得梦,圆梦的和尚可以通过梦来预卜一生的吉凶祸福。这年朱轼赴京赶考,路过豫章,顺便到梦山试试。他夜间宿在山中,果然做起梦来,梦见空中一条白练,徐徐飘落在他面前,他捡起来一看,上书两行小字 :“富贵毋心想,功名两不成 。”他醒来记起梦境 ,心中十分丧气 。但他也有个硬脾气,为了证明这梦灵不灵,偏要努力考好来试试。不料到京一考竟中了状元。他心想:梦山果然不灵。不过如果误信了梦中的文字,岂不误了前程?所以在他衣锦还乡路过梦山时,便力责梦山误人,拟下令制止和尚的圆梦活动。寺中的老和尚便前来叩问缘故,朱轼便把他做的梦说了一遍,说 :“这不全是妄诞之言吗?”老和尚听后便问:“大人何年及第?身居何职?”朱轼说 :“我是戊戌年及第,身居相位 。”老和尚笑道 :“这不正合您梦中白练上的两句话吗?你看:'富贵毋心想’,'想’字无心,乃是'相’字,说明您有宰相的富贵。'功名两不成’,'戊戌’两字都很像' 成’字却不是'成’字。所以说明您的功名当在两不成之年,即'戊戌’年取得 。”经老和尚这么一解释,他才惊服老和尚的才辩能力,心中释然,应老和尚所请,给梦山题了一副对联:
                                              大梦谁先觉,
                                              此山神最灵。
                             

因地而异
清朝雍正年间 ,有个大臣叫李慎修 ;因为个了矮,人称“李矬子 ”。他为人忠直而机敏,因审理年羹尧案而得罪了两宫娘娘,便辞官回到山东历城县佛峪村,过起田园生活。有一次,雍正召集群臣议事,议完事,雍正一时高兴说:“我出个题,看谁能对得上:
                                    什么高?什么低?什么东?什么西?
大臣们议论纷纷 ,对上来的都不能使雍正满意 。雍正不禁叹一口气说 :“唉!自从李爱卿辞朝之后,朝中就再没有人与朕随口对诗联句了 !”在场的好多大臣们听了都不服气,其中有个与李慎修要好的大臣把这话记在心里 ,趁出巡山东的机会,顺便去探望李慎修。李慎修正在菜园子里干活,那位大臣便把皇帝出的题和叹气说的话都告诉了李慎修。李慎修听了笑了笑说 :“这有什么难的,你看这:黄瓜高,茄子低,冬瓜冬,西瓜西。要是皇帝在这里,一下子就对上来了。”
大臣回到京城,便向雍正皇帝说:“万岁,你那天出的题,我对上来了 。”雍正说 :“你说说我听听。”大臣就说:“黄瓜高,茄子低,冬瓜冬,西瓜西 。”雍正一听连连摇头说 :“不对,不对!什么茄子黄瓜的,朕问的哪是这个?”大臣听了惊异地说:“皇上不是说只要李爱卿在这里就可以随口答上来吗?这就是李慎修亲口对我说的。” 雍正不信,就传旨李慎修进京。
李慎修听说皇帝调他进京,吓了一跳,心想 :“这一下恐怕有好去,无好回了 。”对家里安排好后事就进京了。到了北京,见了皇上 ,皇上说 :“李爱卿,这回请你来,不为别的,就是为请你对我的一个题目。”李慎修说:“老臣才疏,年纪老了 ,恐怕很难让圣上如意了 !”雍正说 :“无妨,你且听来:什么高?什么低?什么东?什么西?”李慎修接着说 :“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君为高,臣为低,文在东,武在西 。”雍正一听抚掌大笑说 ;“果然李爱卿才思不凡,所对正和朕意 !”那个大臣在旁听了迷惑不解地说 :“李大人,前次我问你,你不是说黄瓜高,茄子低,冬瓜冬,西瓜西吗?”李慎修说 :“那是在菜园子里说的,于今皇上在朝廷里问,我自然就得照朝廷里的事来说了!”
                             

尚书是狗
清乾隆年间,有个有名的才子纪晓岚,学识渊博,又机智诙谐,是《四库全书》的主编。他曾作过侍郎的官。当时还有一个有名的权臣和珅,贪婪狡诈,弄权黩货,官至尚书。他两个人都是乾隆宠信的人物。两个本来冰炭难共,但又不敢在明处反对。有一天,两人在一起夜间游园。园中忽然有一只狗惊慌而逃。和珅借题发挥地问纪晓岚 :“是狼(侍郎)是狗?”纪晓岚听明这家伙话里有刺,便回答:“尾下垂是狼,上竖(尚书)是狗。”和珅一听,哑口无言,好似挨了一闷棍。
                             

蜡烛头儿
清乾隆年间的大权臣和珅,小时候原是宫里的一个小当差的,专管每天晚上点蜡烛。因为那时他生得矮小,所以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蜡烛头儿 ”。后来,他凭着钻营拍马,不断受到重用提拔,一直升到户部尚书兼军机大臣的要职,他就凭借权力,大肆收刮。他49 岁那年 ,办过一次庆寿礼仪来广收财礼。当时有不少大小官员迫于他的权势,有些人也为了巴结他,都送了厚厚的贵重礼物。只有刘镛,送来蜡烛一对,和珅一见到蜡烛,就像秃子见了皮球一样的有点敏感 ,一看两只蜡烛上分别写着“福如北海”、“寿比南山”一副对联,这是祝寿的两句吉利话,也就说不出什么来了。
席间 ,和珅敬了刘镛一杯酒说 :“本职不才,枉过五十,刘公学识高深,为本职取个雅号如何?”刘镛想了一想,指了指蜡烛上的两句话说 :“祝公台福寿双全,就取号'海山’如何?”和珅一听甚为满意。刘镛便亲自把蜡烛点上为他祝寿并贺其得雅号 ,待到席散人去之际 ,和珅见这一对蜡烛快要燃尽,两支烛上只剩下海山二字,他怕两字也烧尽,便赶紧吹灭,再看这“海山”二字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两个字就是两支“蜡烛头儿”。雅号化为当年入宫当差时的绰号了。

                           
纪晓岚巧解东西南北
纪晓岚随乾隆皇帝出巡江南,看见一个卖竹篮子的,乾隆问 :“这是什么?”
纪晓岚说:“竹篮子。”
乾隆又问:“作什么用?”
纪晓岚说:“盛东西。”
乾隆又问:“为什么只能盛东西,不能盛南北?”
纪晓岚说 :“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金和木都可装入篮中,所以叫盛东西;而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登水,盛火则篮子被烧,盛水则水漏,因而不能盛南北。
           
                 
题亭额纪昀戏权奸
清代乾隆年间,朝中有个权臣叫和珅,不学无术,只玩权术 ,还硬充文雅 。和他同时的有位大学士纪昀,是位翰苑名贤,以能诗善文、通晓经史而蜚声朝野。和珅很想得到纪昀的题字,来提高自己的身价。
一天 ,和珅在路上碰到纪昀,忙满脸堆笑地向纪昀问安,随后说道 :“纪学士,我新近在敝舍花园里修一亭台,竹林环绕,十分幽静,想请纪学士挥毫题个亭额,不知可否?”纪昀素闻和珅有几个儿子 ,一个个都像其父,不学无术,并且不务正业,只是依仗其父的权势在外胡作非为。于是纪昀想趁机作弄他一番。他略加思索,在纸上写下了“竹苞”两个大字,然后将纸递给和珅,便笑嘻嘻地走了。和珅一看,字写得相当漂亮,龙飞凤舞,苍劲有力,的的确确是大手笔 。“竹苞 ”,含义也不错,这是在称赞我的花园的风景。和珅即刻叫工匠刻成匾额,悬于亭上。
一天,乾隆皇帝御驾光临和珅府第,和珅便陪皇帝到他的花园去,并特指亭台上的“竹苑”二字向皇帝介绍,说这是纪学士所题。乾隆皇帝想起纪昀平日惯于诙谐讽人,琢磨着这两个字的含义,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和珅愣愣地站在一旁,不知所措。 乾隆笑够了说道 :“爱卿,这是纪学士在嘲笑你家的宝贝儿了们!什么是'竹苞’?这是个字谜,拆开来就是'个个草
包’。”和珅一听,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
                             

《红楼》谜语寓意深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现实主义巨著。在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里,曹雪芹为了逃脱“文字狱 ”,故意在书中设置了许多迷障,谜语也就成了书中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元宵节后,元春娘娘从宫中送出一个灯谜命大家猜,猜后每人也作一个灯谜送进去。第二日晚间,小太监又送出了娘娘的回信。当时,恰逢贾母高兴,于是在堂屋设了一架小巧精致的围屏灯,将元春及宝玉等人做的灯谜都抄在纸上,粘在屏上。
第一个谜是元春的:“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惊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打一玩物。”
第二个是探春的 :“阶下儿童仰面时 ,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打一玩物。”
接着是宝玉写的 :“南面而坐,北面而朝,像忧亦忧,像喜亦喜。——打一用物。”
宝钗的谜是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打一用物。”
那天,贾政也陪伴在贾母左右。贾母便叫贾政先猜,贾政看了一圈,略一思索便猜了出来,同时,也深感不祥。但他当然不能领会谜面中所隐含的更深的寓意。
元春的诗谜谜底是爆竹。一响而散、回首化灰的爆竹,正是对贾元春“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的命运的写照。元春之死,敲响了贾府败亡的丧钟。
探春的诗谜谜底是风筝。这是作者以断线风筝暗示探春将来的远嫁不归 。“才自精明志自高”的贾府三小姐探春,虽是庶出,但凭着“东风”——王夫人的赏识,在贾府一度当上了发号施令的女管家 。一旦风筝断线,“东风”又把它远远地送走,结局便是“千里东风一梦遥”。
宝玉的谜语谜底是镜子 。寓意是喜、忧郁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暗示着宝玉后来大彻大悟,遁入空门,并揭示出贾府的表面繁荣与悲惨结局。
宝钗的诗谜谜底是竹夫人。它用竹篾编成,中空 、透风,夏天睡时抱着取凉 。它夏天“荷花出水”时可供取凉 ,秋天“梧桐叶落”时被弃置不用,暗示宝钗与宝玉“夫妻不到冬”,结局悲惨。
《红楼梦》中的这些谜语,都是作者借书中人物之手写出的 ,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闲文 ,它是小说人物的未来命运的隐语 ,具有“谶语”式的特点 ,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表现才能。
                             

川菜馆中的谜语
谜语不仅可以启迪智慧、锻炼思维、增长知识,而且有时还能起到广告的作用。1940 年,有个名叫徐林的人在广西桂林开了一家川菜馆,请了上等的厨师。但因为是新开业,虽然菜美价廉,来吃饭的人却很少。掌柜徐林本是文人出身,只因仕途无望,才做了这菜馆的生意。他冥思苦想 ,用什么办法能使生意红火起来呢?忽然,元宵节灯谜会上那拥挤的场面出现在他的眼前,于是想到灯谜可拥有众多的爱好者啊!
他马上找来纸和笔,在纸上写 :“本馆主人灯谜候教,猜中奉送川菜一桌 。”并将其贴在门前醒目之处。然后请一位当时颇有名气的制谜能手端木蕻良作了一谜,高悬在堂内。此谜的谜面只有一个“文”字。要求打《红楼梦》中一个人名。旁边还有作者亲笔赠诗一首 :“未到巫山已有情,空留“文”字想虚名;可怜一夜潇湘雨,洒上芙蓉便是卿。”川菜馆有灯谜一事很快就传开了,来川菜馆的人越来越多。有的想一展才华,有的想白吃川菜,有的想来凑凑热闹。但不管是怎么想的 ,来者必吃饭,这个川菜馆便很快兴隆起来了。虽然到这里吃饭的各种人都有,但半年过去了,此谜仍没有人猜出。一年以后,有个叫陈开端的书生来到这里,才揭出了谜底。原来,谜底是“晴雯”。 “情”与“晴”谐音 。“晴”即“无雨”,“雯”字无雨字头,便为“文”字。徐林用谜语为川菜馆打开了局面,不能不说是一件新鲜事。
         
                  
秀才自大遭惨败
一天,三个进京赶考的秀才来到一家客店住宿,客店女老板非常热情地招呼他们,并问 :“三位客官贵姓?”
三位秀才自恃喝了一点墨水,便借机卖弄起来。其中一个答道:“四个山字山靠山,四个口字口对口,四个川字川连川,四个十字颠倒颠。”女老板听后,笑了笑刚想说话,只听第二个秀才也摇头晃脑地说 :“千字不像千,八字排两边,有个风流女,却被鬼来缠。”
另一个秀才不甘示弱,接口说道 :“孔明借箭草人充,曹操北兵走西东,一口想吞孙吴地,却遭周郎用火攻。”
只见女老板笑盈盈地说:“田、魏、燕三位先生,请进来!”三位秀才听了一愣。心想,本想难难这位女老板,不料他们的姓氏谜却被女老板轻而易举地破了。
他们顿时对女老板敬重起来,一起拱手相问:“老板尊姓?”女老板笑了笑说 :“我也说个字谜:三斗三,四斗四,二斗三升共个字。”三个秀才你看我,我看你,谁也猜不出来,便支支吾吾地进了房间,又想了半天,还是猜不出。后来偷偷地问了送茶的小伙计,才知女老板姓“石”。原来古时十斗为一石,三斗三、四斗四、二斗三,加在一起正好是一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晨鸟科技 ( 沪ICP备09012675号 )

GMT+8, 2024-5-17 10:29 , Processed in 6.067616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