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鸟科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0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情逸致] 诗文联语 文字典故 文人轶事 (十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8-3 10:1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司马光出谜荐贤
宋代大文学家黄庭坚,字鲁直,自幼聪悟,22 岁中进士,41 岁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这时,司马光担任《资治通鉴》的主编,见黄庭坚诗文书法皆精,想吸收他参加编撰工作。便邀请他来书斋交谈。谈笑间,忽有一阵清风吹来,司马光随口吟道:
                                        岭上青松如虎啸,河边柳丝似雨飘,
                                        池内荷花齐作揖,园中牡丹把头摇。
黄庭坚听了 ,含笑不语 ,就案上纸笔,写了一首五言绝句:
                                        解落三秋叶,催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司马光一看,抚掌赞道:“妙哉,妙哉!你我异曲而同工,妙不可言!”不久,司马光奏请宋哲宗批准黄庭坚参加《资治通鉴》的编撰工作。
            
                 
黄山谷挥毫破字谜
黄庭坚,7 岁作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人 。”他被誉为神童,诗文书法均佳,得到苏东坡的常识,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书与苏东坡齐名,人称“苏黄”。自号山谷道人。一次他由家乡修水来到江州,江州的才子们久慕其名,便约他同舟泛游长江。天光水色,山岚树影,甚是迷人。一个才子向黄山谷作了一揖说道:“学生偶得两句,向先生请教。”说罢吟道:
                                                远树两行山倒映,
                                                轻舟一叶水横流。
另一江州诗人接着说:“这是一则字谜,请先生赐教。”黄山谷笑了笑说 :“此乃一幅好画,取纸笔来。我为君画出 。”他先在纸的上方画了两株远树“丰丰 ”,又在树上画了一个歪倒的山“彐 ”,然后在下面画了一叶扁舟,又横着点了三点水而为“心 ”。 这样 ,在一幅纸上出现了一个挺秀丰雅的“慧”字,众皆拍手称妙。
                                 

词牌谜
宋代大诗人柳永,原名三变,年轻时因“好为淫冶讴歌之曲 ”,而为统治者所不容 ,所以屡试不第。直到快50 岁的时候,换了个名字,才得考中进士。但也只做过屯田员外郎之类的小官。是宋代著名词人中,官位最低的一个,因而他却能够以毕生的精力从事词的创作,是北宋第一专业词人。元宵之夜,他与词友们宴聚,他提议各以词牌为底,以诗作谜面。他带头吟道:
                                            东君负我春三月,我负东君三月春。
一个词友叫了一声“妙哉 !”随即把酒杯举到柳永面前说道 :“这个谜可射《字字双》,柳公,请尽此杯 。”他敬完了柳永,自己接着吟道: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另一位词友起来答道 :“这是《渔家傲 》”,接着自己咏道:
                                                  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有一位歌女立即答道 :“这是《眼儿媚》 ”。她敬过词客乙一杯之后,自己吟道:
                                                大珠小珠落玉盘。
词客丙立即站起来答道:“这是《卜算子》,接着吟道:
                                                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这时大家一齐举杯高唱:《集—贤—宾》,随即共饮一杯。
                              

此人两张口
王安石,字介甫,他有个好友吕惠卿,字吉甫,在学术和政治见解上都很能迎合王安石的意见,得到王安石的信任,事无大小,他们都在一起商量。一次,王安石出了一个谜语(打一物):
                                                  画时圆,写时方,
                                                冬时短,夏时长。
写出来送给吕吉甫看。吕吉甫看后,略一思索也写了一个谜:
                                                东海有一鱼,无头亦无尾,
                                                更除脊梁骨,便是这个谜。
王安石看了,笑了笑说:“果然吉甫知我。”后来王安石被罢相,吕吉甫竟一反往常,成了揭发王安石打击王安石的干将。王安石在江宁叹道 :“此人两张口,真是个没有脊梁骨的鱼啊!”
                                17诗谜题壁刺变法
王安石推行变法时,有人在相国寺的墙上题道:
                                          终岁荒芜湖浦焦,贫女戴笠落柘条,
                                          阿侬去家京洛遥,惊心寇盗来攻剽。
没有人了解这四句诗的意思。苏东坡来访王安石,王安石将壁上这首题诗指给他看。苏东坡看了说:“终岁,十二月也,十二月为'青’字;荒芜,田有草也,草田为 '苗’字;湖浦焦,水去也,水去为'法’字;女戴笠为'安’字;落柘条为'石’字;阿侬是吴言 ,吴言为'误’字;去家京洛为'国’字;'寇盗’为'贼民’也。”王安石一听,这分明是说 :“青苗法安石误国贼民 ”,是反对变法的话 ,十分恼怒 ,但他又不得不承认苏东坡解释得对,一肚子气,只好憋在肚子里。
                              

院门开在何处
王安石晚年罢相,在江宁择了一个地方隐居下来,请了一个叫鲁慧的木匠,为他设计了一所宅院。这天,鲁慧将设计好的宅院图样拿给王安石看。王安石看了,不住地点头称赞。最后在图样的院墙空白处选了一个地方写了四句诗:
                                        借阑干东君去也,霎时间红日西沉,
                                        灯闪闪人儿不见,闷悠悠少个知心。
鲁慧是个聪明的匠人,他画好设计图故意画了一围完整的院墙,没有画出开门的地方,把图拿给王安石看,正要请教他愿意把门开在哪里。王安石看了图,也了解鲁慧的心意,却不明说,只在这里题了这四句诗谜。鲁慧一看,便明白了。等鲁慧把修改好的图纸拿来时,王安石一看,便大为满意。
                                19王安石雇书童
王安石住在半山园,要找一名书童,家人把找来的书童领到王安石面前,让王安石当面看看可用不可用。王安石问了书
童的姓名 、年龄和家境状况等等 ,又把这个孩子细细打量一番,便在纸上写了几句话:
                                                一月又一月,
                                                两月共半边,
                                                上有可耕之田,
                                                下有流水之川,
                                                一家有六口,
                                                两口不团圆。
写完便把纸条交给家人 ,家人因为经常陪王安石猜谜解闷 ,对王安石的谜比较熟 ,一看纸条,就明白了王安石的意
思,便拍了拍孩子的肩膀,把他留下了。
           
                  
秦少游出谜逗丫头
一日,苏门学士秦观到黄山谷家里去玩。一进门,正好迎面走来一个小丫头 。小丫头不认识秦观,便恭恭敬敬地问他:
“大人 ,您贵姓?是找我家老爷吗 ?”秦观一看眼前这个丫环 ,年方十七十八岁 ,瞪着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样子很可
爱,便逗她说:“我姓半部春秋,请告诉你们家黄老爷。”丫头眼珠转一转,便知道眼前这位先生的姓了。她进去对黄山谷说 :“老爷,有位秦相公来了 。”她还没说完,秦观已经进来了,笑着对黄山谷说 :“你这丫头够机灵的 。”又转身
问小丫头:“你姓什么?”小丫环调皮地笑了笑说 :“我嘛,姓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堂,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
秦观笑呵呵地对黄山谷说 :“主人厉害,主人的丫环也厉害 。”当然,小丫环姓“高”是难不住这位文学大家的。秦观又笑着对小丫环说 :“ 我这里有个高难度的对联谜,你愿猜吗?”小丫环高兴地点了点头,秦观便说道 :“剖开舟两叶,内载黄金白玉;打破坛一个,中藏玛瑙珍珠。——打两物。”小丫环费尽脑筋也没想出。还是黄山谷思索了一会儿才猜出谜底:第一句是咸蛋,第二句是石榴。
                                 

你谜我谜是一对
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熙宁三年,他官至宰相,实行变法改革,在我国历史上很有名气。他有个诗友叫王吉甫,不仅诗作得好,还是制谜猜谜的高手。两人经常在一起猜谜为戏,消遣逗趣。有一天傍晚,王吉甫来到王安石的住处。这时,王安石正想着一个谜语 ,所以王吉甫一落座,王安石一句寒暄话没说,便随口道来 :“画时圆 ,写时方 ,冬时短,夏时长。请打一字。”
王吉甫听后,略加思索,已知谜底,但并没说出来,而是也戏作一谜 :“东海有条鱼,无头又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你的谜 。”王安石一听,此谜不仅回答了他的谜,且所作谜语更高他一筹,便连连叫好。这叫以谜解谜,两个谜虽然谜面和制谜的手法不同,但谜底是一样的,都是“日” 字。王安石接着又出了一谜:“左七右七,横山倒出。”王吉甫不愧是谜坛高手,仍以谜语作答,说道 :“一上一下,春少三日。你谜我谜,恰成一对。”吉甫刚说完 ,安石便大笑不已 。原来王安石的谜语是个
“婦”(“妇”的繁体)字 :左七右七是个“女”字 ,山字横放,出字倒写是个“帚”字,合起来为“婦”字;吉甫的谜语是“夫”字:一上一下是“二”字,春去三日余“人”字,合为“夫”字 。用“夫”字对“婦”字谜 ,恰成一对,饶有风趣。
                              

棋语
王安石住在南京的钟山时 ,有位道士来见他 ,便和他下棋。道士说 :“彼亦不敢先,此亦不敢先,惟其不敢先,是以无所争 。惟其无所争,是以入于不死不生 。”王安石笑着说:“这是下棋的隐语也。”
                                 

秀才像和尚
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之后,在钟山之麓过着隐居生活,常到附近的定林庵散心 ,这里的僧人便给他收拾一处专门的房舍,供他休憩和读书。他在这里编著了有独特见解的《字说》。
一次,著名书画家米芾前来拜访他。二人品茗论文,十分畅快 。米芾带着诙谐的口气说 :“ 听说老相公正在编写一部《字说》,对文字的结构研究颇详 ,我曾听人巧借《莺莺传》赋一字谜,久思不得其解,想当面求教。”接着便吟道:
                                          莺莺小姐去上香,香头插在几案上,
                                          远看好似张秀才,近看却是一和尚。
王安石听到“香头插到几案上”便已猜出此字,及至听到后边两句 ,不觉大笑称妙。他指着庵中远处走过的一个僧人,低声对米芾说:“我在此中天天相见,岂能猜不出来?此谜妙在后两句。从字形上看 ,的确与'秀’字相似,而从字义上讲,却又的确是个和尚。”
                                 

竹鞭打狗
王安石的《字说》出来以后 ,引起很多人的注意 。他的《字说》有不少独特的见解,但是因着重于字的结构,而常常把一些形声字当作会意字来解释,穿凿附会之处颇多。苏东坡看了《字说》,就发现不少漏洞。有一次苏东坡见到王安石,就对王安石说 :“以竹鞭马为笃,以竹鞭犬为什么是笑呢?”王安石不好正面回答,便反问苏东坡 :“鸠字从九从鸟,难道也有什么根据吗?”这本是个形声字,但苏东坡却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 。也用穿凿解法以回安石 :“《诗》云:'尸鸟鸠在桑 ,其子七兮 。’ 七个儿子加父母不正是九个鸟吗?”说罢,二人哈哈大笑。
                                 

苏东坡反难袁公济
苏东坡与袁公济是同科出身的好友,宋元祐年间,二人同在杭州做客,经常互相唱酬。有一次,二人同在西湖边踏赏雪景,袁公济行在雪上 ,触景生情,便说 :“苏公,我有一谜,不知您能猜得否?”东坡说 :“赏雪猜谜,也是一件雅事,请示谜面。”袁公济说:“雪径人踪灭,打七言唐诗半句。”苏东坡一听,不禁暗暗吃惊。心想,我还没有碰到过猜半句诗的谜语呢,再者,半句七言诗,怎么个算法?三个字还是四个字?应该是三个半字才算准确,或者是把七个字都从中间劈开,只读半边?正在左右推敲的时候,忽然树林中惊起一群小鸟,向天上飞去,使他心里一亮,再仔细一想,正是这个猜法。心中暗暗称赞袁公济这半句诗谜出得太巧了!可是他又一想,既然你编得巧,我也不能简单地说出谜底就算了,必须也要答得妙,才能旗鼓相当。他望了一下远去的飞鸟说:“袁公!
我有个谜请你也猜七言唐诗半句 。”袁公济一听 ,这倒奇了,怎么你也有打半句诗的谜语?便说 :“就请快说出谜面 。”东
坡说 :“雀飞入高空。”袁公济听了,一时也难想出个头绪来。苏东坡见他还答不出来,便提醒一下说 :“我这谜全是你那谜引出来的 。”袁公济想 :“是呀,要不是我给他出难题,哪能引来他给我出的难题呢?”苏东坡见他还不明白自己的意思,又说 :“你要知道我猜中了你的谜,也就自然猜中我这谜了 。”袁公济一想他的
谜底那上半句唐诗,又想到那下半句,恍然大悟,说:“对!”不等他说完,苏东坡便在雪地上写出:
                                                    一行白路
袁公济接着写下去:
                                                      鸟上青天
二人哈哈大笑!
               
               
问一答十
苏东坡独自到西湖边散步,走进一家酒楼饮酒欣赏湖景。酒楼掌柜见苏东坡光临 ,十分高兴 ,这掌柜平日喜欢猜谜,他知道苏东坡也喜欢猜谜,便说道:“大人今日光临小楼,不胜荣幸!我有一谜 ,献与大人,大人如能猜中,随意饮酒,分文不取;若猜不中,可要加倍付酒钱喽!”苏东坡见这掌柜倒也有点雅趣,便让他快将谜面说来。掌柜说:
                                唐虞有,尧舜无;商周有,汤武无;古话有,今文无。请猜一字。
苏东坡一听,心中已经明白了,便说:我看你这谜是:
                                善者有,恶者无;圣者有,贤者无,智者有,愚者无。对不对?
掌柜连连笑着说:“对、对、对!快请饮酒!”苏东坡饮了一杯之后又说 :“你这个谜,我还可以说出几个样儿来。”
                                右边有,左边无;后边有,前边无;凉天有,热天无。
                                足上有,手上无;头上有,身上无;嘴上有,耳上无。
                              哭者有,笑者无;骂者有,打者无;活者有,死者无。
                              哑巴有,聋子无;跛子有,麻子无;和尚有,道士无。
                                吾有,你无;兄有,弟无;姑有,嫂无。
                                  ……
掌柜的张着嘴听得入了神,心里想:真不愧是当代的大才子啊。立即备了上等的酒菜,亲自斟酒来敬这位大诗人,两次被贬到杭州来的父母官。
                              

苏轼要什么
苏东坡每到一处 ,总爱游访这一带的山水名胜。有一天,他带着一个书童出游,来到一个山脚下,感到口渴得很,望到山腰里有一所寺院,便让书童戴上草帽,穿上木屐到那庙里去取东西,书童问:“取什么东西?”东坡笑了笑说:“你只管去取。”书童想:先生一定又在玩什么谜语游戏了,我试试看吧。他到了庙里 ,找到主事的和尚,和尚看出他是苏东坡的书童,便问 :“你来有何贵干?”书童说 :“先生叫我这样打扮来向您取件东西 。”和尚细细看了他这种打扮,笑了笑便把苏东坡所要的东西交给了书童。书童有点奇怪,便问和尚 :“您怎么知道我家先生是要这个呢?”老僧笑着说:“你看看你这个人,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打扮起来,不正是此物?”书童想了想,恍然明白过来,忍不住哈哈地笑了起来。
                             

你谜我谜即他谜
苏东坡和秦少游是很好的诗友,两人经常出诗答对。民间流传着他们许多有趣的故事,甚至创造出一个苏小妹,是秦少游的妻子。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更是广泛地流传在民间。
有一次秦少游出了一个谜语让苏东坡猜:
                                          我有一间房,半间租与转轮王。
                                          有时射出一线光,天下邪魔不敢当。
苏东坡一听便猜着了。可是他假装猜不出,却说 :“我也有一个谜,请你猜猜看。”
                                          我有一张琴,琴弦藏在腹,
                                          任君马上弹,弹尽天下曲。
秦少游一时没有猜出来,便回家去问夫人苏小妹,苏小妹一听,便说 :“我也有个谜,你先猜猜看。”
                                        我有一只船,一人摇橹一人牵,
                                          去时拉纤去,回时摇橹还。
秦少游一听,本来已经猜着了,却也假装猜不出的样子说:“你们兄妹俩合到一起来难为我呀!”苏小妹哈哈大笑说:“我
这是替你解谜呢?你想想看,我的谜就是你的谜,你的谜就是我大哥的谜,我大哥的谜就是我的谜,咱们三个都是说的一个东西——墨斗,对吗?”秦少游也高兴地笑了。
           
                 
谁是意中人
苏东坡很推崇秦少游的诗才,从而结为好友,经常诗酒往来,流传出了许多佳话。一年重阳节,苏东坡邀秦少游同到秋香亭饮酒赏菊。酒至半酣,东坡含笑问少游道 :“贤弟才貌并秀,何以迟迟不择佳偶?难道无有一个女子能中贤弟之意吗?”少游道 :“兄长取笑了,弟非草木,岂能无情,我心中久慕一位淑女,只是难以启齿罢了 。”苏东坡一再追问这位女子的姓氏身世,少游只是低头不语。过了许久,才红着脸吟道:
                                    园中花,化为灰,夕阳一点已西坠。相思泪,心已醉,空
                                    听马蹄归。秋日残红萤火飞。
少游刚刚吟完,苏东坡便已猜出他心中的淑女是谁了,便笑呵呵地说 :“原来如此!愚兄愿为月老,成全贤弟的美好姻缘。”
                             

人名与花名
正月十五之夜,苏小妹偶感风寒,不能到街市上去观灯猜谜。多情的秦少游也好陪她在家 。二人望着映同白昼的夜空,想象灯谜会的热闹,真不甘心在家里闲待。小妹便提议 :“我们二人就在家里互相猜射如何?”秦少游说 :“甚妙,就请夫人先出谜 。”苏小妹便随口吟道:
                                        欲问千年往事,三皇五帝凄然。
                                        秋菊枯草覆满园,何必谦让再三。
每句答一古人名。少游一边想一边猜 :“问者盘也,千年往事古也,第一句可是盘古?”小妹笑着点头。“第二句——凄然——心楚之意,当是楚怀王了。”小妹又点头而笑。“第三句是黄盖,第四句是陆逊无疑了。”苏小妹拍手称赞:“夫君不愧为屈宋之才也!”少游说 :“刚才你的《西江月》只有半阕,待我续上半阕方为满月 。”随即吟道:
                                        醉眼黄粱正好,赤枫夕照峰峦。
                                        喜与小妹聚缠绵,人面桃花相伴。
每句答一花名。苏小妹斜倚在床上边想边说 :“第一句是——睡香,第二句是——映山红,第三句,(她含羞地望了一下少游)是合欢,第四句是对红,是吗?”秦少游也高兴地抚着小妹的双肩说 :“夫人真不愧是女中魁元也 !”
                             

夫妻对谜点菜果
秦少游和苏小妹婚后,日日相互吟诗赋词,属对猜谜,相处甚为欢洽。他们的丫环受到薰陶,也很喜欢猜谜。这天早餐,丫环端来甜粥、点心和四碟小菜。秦少游欲试试丫环的猜谜能力,便说 :“今日早餐,我还想添一样小菜。”
                                        一刀剖开舟两叶,内有黄金白玉。
丫环笑了笑说 :“晓得了 。”一会儿就把一碟切开的咸鸭蛋端了上来,秦少游连口夸赞 :“真不愧是苏才女身边的侍女呀 !”丫环们羞喜地退下,苏小妹也嫣然一笑。早点用过之后,苏小妹笑着对丫环说 :“刚才姑爷说的一个谜,我来对一个下联。请你把这件实物拿来。”
                                        双手打破坛一个,中藏玛瑙珍珠。
小丫环听了,笑着转身出去,一会儿就托着一盘张嘴的石榴进来,苏小妹又当着秦少游的面,把丫环夸奖了一番。
         
                  
秦少游二求妻兄
苏小妹与秦少游这一对才女才子结为夫妻后,两人除了吟诗作赋填词外,猜谜也是经常进行的闺房乐事。
一天 ,小妹对少游说 :“为妻作了一则字谜 ,您可愿一猜?”少游一听,兴致勃勃地说 :“快快说来 。”苏小妹抿着嘴笑道:“倘若猜不出,可要到门外罚站啊!”接着苏小妹说出谜面 :“两日齐相投 ,四山环一周 ,两王住一国,一口吞口。”
秦少游从早上猜到傍晚,还没猜出谜底,不由得打心眼里佩服妻子的才华,但也暗暗叫起苦来。心想:如果晚上仍猜不出,可要吃“闭门羹”了 ,这如何是好呢!忽然,少游笑了,心想 :“对了,去求教妻兄苏轼,没有能难倒他的问题!新婚之夜,就多亏这位妻兄暗中相助,才免遭拒于门外之苦。”想到此,少游快步向苏轼住处走去。此时苏轼正准备进晚餐,见少游到 ,忙请他共进晚餐。少游正一门心思在字谜上,那里顾得上吃饭,赶忙说出相求之事。苏轼一听,哈哈大笑 :“别急,先吃饭,愚兄再救你一次就是了 。”随后命厨子赶做一盘“西湖醋鱼 ”。一会儿,鱼端了上来。苏轼用筷子将醋鱼的头和尾夹出,留下中段,笑着用筷子直指盘中 :“少游请看,这就是谜底。”少游顿时醒悟 ,“鱼”字去头、去尾,乃是个“田”字。心事放下了,少游便安下心来在苏轼这儿吃饱喝足,才回家中去交答卷。
                             

东坡佛印哑谜逗趣
一天 ,苏轼邀佛印禅师在长江上乘船游玩 ,二人有说有笑,欣赏着两岸风光,好不得意。忽然,苏轼发现岸上有一只狗在啃骨头,突然想起一句话,就笑了起来。佛印被笑得莫名其妙。苏轼笑够了,便指了指岸上那只啃着骨头的狗,然后又指了指佛印。佛印开始大惑不解,仔细一琢磨,才知被苏轼骂了。佛印并不生气,看了看苏轼,便将手中写有苏轼诗句的大蒲扇丢入江中,任其漂流而去。东坡已明佛印的用意。二人心照不宣,相对大笑。原来,他们两人所作折哑谜是一种动作谜。苏轼所指的含义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哑谜是 :“水流苏轼诗(尸)。”双方才思相当,互以哑谜嘲谑,幽默诙谐,风趣盎
然。
         
                     
叠字回环妙无穷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秦少游《鹊桥仙》词中的句子。全词表达了秦少游对妻子的真挚爱情,成为千古绝唱。秦少游与苏小妹的爱情故事也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传说秦少游与苏小妹新婚后不久 ,少游就离家当官去了。但两人书信不断,感情越来越深。
有一天,苏小妹与其兄苏东坡正在西湖游览,忽然家人送来一封信,打开一看,是秦少游送给小妹的一首独出心裁的回环诗。
只见十四个字排成一个圆圈:
聪慧过人的苏小妹看了看,一思忖,猜出其中的奥妙,读出了这首叠字回环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
归期忆别离,忆别离时间漏转,时间转漏静思伊 。”
少游这首诗用叠字与回环排列法,寥寥十四字,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表达了夫妻离别的相思之情。
小妹看后,面对西湖美景,诗兴大发,当场仿少游叠字回
环诗写了一首《采莲》诗:
采莲人在绿杨津,
在绿杨津一阙新。
一阙新歌声漱玉,
歌声漱玉采莲人。
东坡看了这小夫妻二人的叠字回环诗,觉得颇有意思,便也凑热闹,提笔写了一首《赏花》诗: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东坡和小妹写完后,两人又欣赏了一会儿,便交来人带给秦少游。
据说,后来这种藏头露尾的叠字回环诗流传到社会上,成为一种文字游戏,加入到谜语的队伍。
      
                  
研而为砂
佛印禅师一路化缘 ,经过一家富户 ,问及姓名,忽然有感,作了一个字谜。回来遇上苏东坡,便说 :“我今天化缘遇到一个人生得是'高家的头,李家的脚,陈家的耳朵挂右角。’你猜他姓什么?”苏东坡一听就说 :“这很容易,你依次照话写出来不就是了吗?”
过了片刻,苏东坡又说 :“我昨日也作了一个谜,请你也猜一猜,猜着了有你的酒喝 。”随即咏道:
                                        研犹有石,岘更无山,
                                        姜女既去,孟子不还。
打二字,也是一物。
佛印笑着揭起东坡桌上的砚盖说 :“ 你把它写出来就是。看来我这酒是喝定了 ,不过此谜还有一个微瑕,就是第一句,
'研’'砚’古本相通,您在这里有些露底了。”东坡听了,也点了点头,然后想了想说 :“那就改作'砂已不少’吧!”
佛印拍手道:“研而为砂,此改甚妙!”
                             

一起吃狗肉
佛印虽是个和尚,但从不戒酒肉。有一次,他正在房内吃狗肉饮酒。听见外面脚步声,他知道是苏东坡来了,便赶紧把狗肉藏了起来 。苏东坡一进屋 ,便闻到一股酒香和狗肉的香味,心中明白,却假装不知,说 :“今天写诗,却有两个很熟的字记不起是怎么写的来了,特请大师指点。”佛印说:“不敢,请问是哪两个字?”苏东坡说:“就是'犬吠’二字。”佛印笑说 :“学士真会寻开心,怎么连这两个字都忘了呢?”他便一面说着一面用指头在几案上写着 :“这犬字是一人一点;吠字是一人一点再加一口 。”苏东坡哈哈大笑说 :“既然如此,何不把你的犬肉拿出来,咱们一人一点再加上一口共同来吃呢?”佛印也笑了起来 :“我就是要试试你究竟用什么法子让我把狗肉拿出来同吃的 !”于是,二人便高兴地大吃起狗肉来。
                           

把鱼拿下来
有一次,佛印来访苏东坡,他从窗子里看见苏东坡正把一盘鲜鱼端到桌上要吃,他便故意咳嗽一声,苏东坡一听是佛印的咳声,便急忙把鱼藏在了身后的书架顶上。佛印偷看他把鱼藏好,才走了进来说 :“我今天有个字来向先生请教 。”东坡问 :“但不知何字?”佛印说 :“就是尊姓'蘇’字,究竟应该有几种写法?”苏东坡知道佛印是开玩笑来了,便装着一本正经地说 :“以楷书来说,只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草字头下鱼在左边,禾在右边,一种是草头下鱼在右边,禾在左边,这两种写法都可 。”佛印说 :“要是把鱼放在上头行不行呢?”苏东坡急忙说 :“那可不行 !”佛印笑了起来说 :“既然放在上头不行,何不取下来咱们吃掉?”东坡这才明白中了佛印的圈套了,便笑着把鱼拿下来,与佛印开怀畅饮起来。
     
                       
奇饭共品尝
宋代名士刘贡父和苏轼很要好。有一次,两人在一起聊天,刘贡父偶然问起苏轼小时候的事情来。苏轼说他小时候与弟弟苏辙学习都非常刻苦,一心一意要考取功名。准备考试的那段日子里,每天享受“三白 ”,竟然吃得津津有味,当时觉得这就是世间最好的珍馐美味了。刘贡父忙问 :“'三白’是什么好吃的?”苏轼笑着说:“就是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饭。”刘贡父一听,大笑起来。过了不长时间,苏轼收到刘贡父的书简,要请东坡吃 “罉(x īǎo )”饭。原来这贡父是个非常爱开玩笑的人。东坡不明白“罉”饭是什么,但觉得刘贡父读书多,“罉”饭肯定有出处。东坡于是穿戴整齐准时赴宴。一进门,看见桌上摆着的,只有萝卜、盐、米饭三样。这才明白,原来贡父是用他讲过的“三白”饭相戏,以谜语“罉”饭招待。于是笑着拿起筷子把“三白”吃了个够。苏东坡将要上马离开时,忽然眼睛一眨,对刘贡父说,明天请到我家来,我准备“毳(cu ì)”饭招待你。刘贡父知道东坡也是同他为戏,但一时猜不透东坡的“毳”饭到底是什么吃食。
第二天,刘贡父迫不及待地早早到了东坡家,想领教东坡的“毳”饭。二人天南海北,一直谈到中午时分,东坡竟没有上饭的意思。贡父已经饿了,开始忍着。过了一会儿,看看还没动静。又过了一会儿,贡父忍不住了,就说 :“东坡,该上饭了!”东坡说 :“等等!等等 !”又等了一会儿,贡父又说:“你的'毳’饭呢?快拿上来呀!”东坡慢条斯理地说:“盐也'毛’(方言,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这不是 '毳’饭是什么!”
贡父忍俊不禁,捧腹大笑,说 :“好啊,我就知道你这次要报复我,万万没想到你会想出'毳’饭来。”两人笑够了 ,东坡才叫人拿上好酒好菜,二人畅饮起来,一直到夜幕降临,贡父才踏着月光回家。
                              

苏轼批文章
宋神宗熙宁四年,苏轼出任杭州通判。苏轼的到来,令杭州的文人雅士欢呼雀跃。一有闲暇,苏轼身边就云集许多文人,一起吟诗作赋,好不热闹。当地有个自命不凡的人叫白文秀 ,读书不多,却爱卖弄,文理不通,却极爱写文章,往往错字连篇。因此当地的文人都不愿与他为伍 。可是 ,他却想借苏轼的威望来提高自己的地位。于是,他关门三天东拼西凑写了一篇“得意之作 ”,送给东坡过目,并说道 :“此乃拙作,望老师批点 。”苏轼接过文章 ,面对标题《读过泰论》四字,半日不解,良久才大笑道:“当年秦朝发生灾害,大水淹了庄稼,难怪!难怪 !”东坡这句话是一个字谜,意思是“秦”字下面的“禾”字被“水”淹掉了,成了“泰”字。讽刺白文秀把《过秦论》写成了《过泰论》。白文秀却没听明白这句话,只在那里干笑。苏轼看完了白文秀的文章,一言不发地将文章交还给他。白文秀想,自己是来求得好的评语借以提高身价的,于是,央求说 :“老师,当今天下识才者少,忌才者多,一篇好文章没有名人推荐,就好比一张废纸,请老师多少美言几句。”
苏轼一看,今天遇上个厚脸皮了,不给他写几个字是难脱身了。于是,他略加思索,挥笔在文章上批了九个字 :“此文有高山滚鼓之妙 !”白文秀喜不自胜,连连说着 :“劳驾,劳驾 !”便兴冲冲地拿了文稿走了。从此,见人就拿出苏轼批过的文章吹嘘一番。一些胸无点墨的人随声附和,那些真有文才的人见了却暗暗发笑。
一天,一帮文人学士正在谈诗论文,白文秀又拿着苏轼批过的那篇文章来了 。有个调皮的秀才实在忍不住了 ,就对他说 :“这哪里有什么批语,这是给你出的谜呢!”“出谜,什么谜?”白文秀又看了一遍苏轼的批语,仍然不明白。
秀才不得不进一步说 :“你想一想 ,高山滚鼓有什么妙啊?你听一听高山滚鼓是什么声音?不是扑通——扑通,不通——不通吗?”周围的人顿时都大笑起来 :“ 真有高山滚鼓之妙 ——不通!不通!哈哈哈 !”白文秀羞得满脸通红,掩起文稿拔脚就跑了。从此他再也不敢自我吹嘘了。
                             

三才子共吟“墨斗”诗
苏轼在杭州时,江西才子黄庭坚专程来到杭州拜望自己的老师。苏轼见到了门生,十分高兴,便邀上秦少游,三人一同去游西湖。游船上摆了许多酒菜,还找来梨园弟子和琴师、鼓手演唱助兴。三人边听边喝,欣赏着西湖美景,十分惬意。
这时,高邮才子秦少游来了谜兴,口占一谜 :“我有一间房,半间租与轮转王;有时射出一线光,天下邪魔不敢当。”
猜谜行家苏轼马上就猜到了,但佯装不知,笑问黄庭坚。黄庭坚知苏轼之意,便随口说了一谜 :“我有一只船,一人摇橹一人牵;去时拉纤走,归时摇橹还。”苏轼听后诙谐地说 :“你们二位有房有船,过得不错,和你们相比,我可寒酸了 。”说罢,也口占一谜:“我有一张琴,一根琴弦腹中藏;为君马上弹,弹尽天下曲。”三人会声大笑,举杯同饮。原来三人所作的谜面是同一个谜底:木匠用的 “墨斗”。
         
                     
苏小妹巧骂和尚
苏东坡与佛印经常在一起谈经论文,饮酒作诗,一天,二人谈论起佛法问题,佛印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苏小妹在内房听了,有意嘲笑一下佛印,便扬声向外说,佛印法师,我有一个上联,请您对一下: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佛印一听,这分明是借这拆字联来嘲弄我,不过要对得好也不容易,他略思索了一下,便反击过来说: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苏小妹听了,心中暗自发恨道:好你个秃和尚,竟敢轻视女性,便说 :“这回算你对上了,我再作一副对联赠您为谢谢吧,说完就写了一页小笺叫丫环送给佛印。佛印打开一看,写的是:
                                                凤栖禾下鸟飞去,
                                                马到芦边草不生。
他一时没有明白是什么意思,便将小笺递给苏东坡看,东坡一看,指着佛印的头大笑不止。
                             

替小和尚出气
苏东坡被贬岭南的时候,一次在一座山寺门前,看到一个小和尚跪着,眼泪汪汪,脸上挂着伤痕。一打听,才知是因给老僧端茶时,不小心打碎了杯子而遭罚。苏东坡心想,佛门本以慈悲为怀,怎能如此对待弟子?便入庙去见方丈。主持和尚一见苏东坡来了,百般殷勤,并拿出纸砚,请苏东坡题字 。苏东坡见此和尚满身俗气,虚情假意,甚是厌烦。一想小和尚还在门口跪着,便提出要那小和尚起来为他磨墨按纸方好动笔,老僧一口答应。苏东坡略一思索,落笔写道:
                                                    一夕化身人归去,
                                                    千八凡气一点无。
老僧看了,认为这是称颂他的修行高深的话 ,十分高兴,连声道谢,并把这副对联挂在禅堂里,大肆炫耀。后来,苏东坡的好友佛印云游到此,看了这副对联,不禁扑嗤一笑,那老和尚说 :“你莫要有眼不识荆山玉,此乃当代大家苏东坡亲自来庙为我题的呢!”佛印听了,更是笑弯了腰。待他止住笑声,便说 :“东坡翁的手迹,我焉能不知,不过这是他编的两个字谜在骂你呢!”老和尚仍然不明白,反问:“何以见得 ?”佛印解释说 :“你看这'一夕’ 再加个去了人的'化 ’,合起来不是个'死’字吗 ?'千八’是个'禾’字,再加'凡’字无了一点是个什么字?”老和尚一看,气得昏了过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晨鸟科技 ( 沪ICP备09012675号 )

GMT+8, 2024-5-17 14:20 , Processed in 6.061136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