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鸟科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5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大人民医院偏袒黄晓军-“院士自爆弟子学术不端”新进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26 13:3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民网科技北京5月18日电 (实习记者 王蕾)5月7日,著名血液病专家陆道培院士和8名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指称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存在剽窃、造假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其申报的中华医学科技奖的材料中,有部分内容剽窃自陆道培。

  5月13日, 陆道培与2名参与“打假”的血液病专家上书中华医学会,认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种种理由,包括其在推荐黄晓军为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过程中造成的错误,在调查过程中是有明显偏袒倾向。”对于此事件的进展,人民网科技频道持续关注。

  中华医学会钟南山会长及各位常务理事:

  2009年2月24日陆道培等九人以实名联名向中华医学会递交了翔实的证明黄晓军等采用学术不端手段骗取中华医学科技奖的举报材料,请求中华医学会独立调查并撤销其所获的奖项。实际上这不但是医学界,亦很可能是科技界一件特大或最大的一件学术造假事件。

  接到举报后,中华医学会要求北京大学医学部调查此事。医学部领导找黄晓军谈话,据说要求其逐条回答陆道培等专家所举报的造假与侵夺、剽窃等问题并责成人民医院办理,但1个月后迟迟没有得到任何结论。

  无奈之下,陆道培等专家才不得不于2009年3月27日通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桑国卫和国务委员刘延东将举报黄晓军以学术不端行为骗取中华医学科技奖的材料转至教育部部长周济,上述三部门批转北京大学要求调查黄晓军的学术不端行为。

  2009年4月15日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学术道德委员会”和获得一等奖的奖项推荐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学术委员会”联合组织会议评议此事,并于 2009年4月16日做出结论:“认为在获奖人黄晓军等提供的材料中未发现明确伪造实验数据的证据,但存在数据有误、标注不清、表格不规范的问题;根据目前双方提供的材料,对举报人提出的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等问题难以做出明确结论。对黄晓军等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的处理意见建议由授奖部门决定。”

  由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对举报人所举报的内容并未做认真、客观和公正的调查,上述结论显然是不公正的、偏颇的。

  一、关于数据造假

  黄晓军本人对上述指控提出了书面解释,其中充斥了“不熟悉统计软件,造成计算失误”,“计算错误”,“数据处理失误”,“两学生实验数据传递过程中出现失误”,“表格中某些数据是引用了文献上的一些数据,但忽略了标记获得数据的样本量”,“论文作者笔误”,“抄写错误”,“计算生存率时,将由于其他因素导致死亡的动物数在计算中剔除”,“将细胞的种类看错了,因此造成计算错误”,“忘了对具体项目进行标注”,“表格上方的标题中标注的样本量只是针对表格中的一个特殊项目”,“引用先前同一研究组其他成员的研究数据作为对照,但忘了标注数据获得的时间”,“单位表述不同导致血液中两种细胞的比例不同”, “因为小鼠30天以前都死光了,所以移植后30天与10天的嵌合率完全相同”等等,其答复是在明显地强词夺理,但即便如此仍不能掩盖其伪造数据且违背实验基本原则的事实(见所附证据一至证据九)。况且黄晓军本人都承认出现了如此多的问题,而调查单位却仅仅以“未发现明确伪造实验数据的证据,但存在数据有误、标注不清、表格不规范的问题”予以淡化。造假者绝不会轻易承认造假,更不会在造假的数据后标明“该数据为造假”,但无论是从出现错误的频率,出现错误的方式以及出现错误的结果和目的都十分明确地证明黄晓军是在造假。

二、关于剽窃、侵夺

  1、 关于黄晓军剽窃、侵夺“GIAC移植体系”

  举报者提供大量殷实证据证明GIAC方案无论从最初的理论基础、具体技术细节以及命名都是由陆道培创建的(见举报材料第二部分)。黄晓军对此的答复是 “显然GIAC技术体系的建立是包括陆道培、黄晓军、刘开彦、许兰平、刘代红以及韩伟等集体劳动所为,并不是陆道培一个人的专利”,即使按照他的说法,创建该体系的集体成员中陆道培的名字也是放在第一的,至少缺谁也不可缺少陆道培的,而2008年奖项中却没有陆道培的名字,这是明显的,别有用心的剽窃、侵夺行为。而事实上是陆道培建立并命名了GIAC方案(见成果鉴定),而陆道培领导的团队是重要的参与者。但调查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却得出以下的结论 “根据目前双方提供的材料,对举报人提出的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等问题难以做出明确结论”,这明显是在袒护黄晓军的学术不端行为。

  2、 关于侵夺第一作者姓名

  黄晓军将多篇文章的位于他之前的作者名字去掉,在所列文献目录中均被写为“黄晓军等”,这是侵夺第一作者姓名,黄晓军的答复是“论文中作者的标注方式有三类:①标注了论文的所有作者;②只标注了论文的部分作者;③没有标注论文的作者,申请人采取了第二种标注方式”。即使按照“方式②只标注论文的部分作者”,也应当是按照作者顺序从前往后排列,而不是把前面的作者删掉,均列为“黄晓军等”。

  国内首篇最重要的应用GIAC方案进行单倍体相合移植的论文(中华血液学杂志2004;25:453-7)是陆道培指导韩伟完成的,所以署名韩伟,陆道培,黄晓军等,但黄晓军删去其姓名前的韩、陆两人,将推荐书中鉴定书的主要技术文件目录及来源部分所列的该论文篡改成“黄晓军等”,类似的篡改作者顺序现象在此部分竟达8次之多,把非黄晓军为第一作者的文章均写为黄晓军等。面对已发表的论文的客观证据,调查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竟然对此并未给予任何结论。

  三、关于严重的欺骗行为

  1、 假冒创新,实为骗局

  举报者提供了大量殷实的证据(见举报材料第三部分),而黄晓军的答复是“申请人带领的课题组首先证实G-CSF可同时诱导骨髓采集物和外周血采集物中T细胞产生免疫耐受,促使T细胞从Th1向Th2极化”。

  众所周知,骨髓中的T细胞基本上均来源于外周血,骨髓采集物中的T细胞与外周血中的T细胞并无本质区别,前人已经证实了G-CSF可诱导外周血T细胞产生免疫耐受,那自然能诱导从外周血进入骨髓采集物中的T细胞产生免疫耐受,这并不是什么新发现,而是常理,黄晓军仅仅是偷换概念,调查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对此并未给予任何结论。


  2、“将实验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的弥天大谎

  黄晓军的答复是 “申请人在…提出…,的确为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混合移植在HLA相合和不合移植中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举报者列举了大量的证据证明陆道培和纪树荃等人的临床实践及成功在先,陆道培等人在1991年就首先成功进行了单倍体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纪树荃等人在1997年就规模性开展了单倍体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获得成功;陆道培等人在此基础上改良,提出了GIAC方案,于2002年起规模用于单倍体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提高了成功率,2004年正式发表。根据黄晓军提供的论文,他的基础研究在2001年才开始,2003年才发表,所以所谓“将实验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是弥天大谎(见举报材料第三部分)。面对如此确凿的证据,连小学生都可以计算出的时间差,并不是所谓“将实验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历史的时间是谁也改不了的,面对举报者提供的大量殷实证据(见举报材料第三部分),调查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对此并未给予任何结论。3、谎称论文

  黄晓军答复:“Editorial(评论)、Reviews(综述)、Article(论著)、Letter(信)”都是学术论文, 但是众所周知计算影响因子时应该只包括“original article(论著)”而不包括其他。另外,黄晓军还称“Abstract(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是国际惯例”,但他的那篇“Abstract(摘要)”已经过了检索期限,目前已经没有引用价值了,而且一篇Abstract(摘要)居然被黄晓军再三强调称之为“影响因子10.120的学术论文”(居然是他所列论文中影响因子最高的),可见他所谓论文影响因子中的水分。黄晓军故意将论文的影响因子扩大化,是明显的欺骗行为。面对已发表的、有据可查的论文,调查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医学部仍然未给予任何结论。

  4、杜撰结论

  黄晓军在答复中自称“况且无对照研究的临床结果(论文28)只是对临床上的进一步研究有提示意义,也可以说是过渡,要定论还需随机、大样本对照研究”,既然这样,在目前还没有随机、大样本对照研究的情况下,黄晓军就更不能擅自得出“G-CSF动员的外周血采集物和G-CSF动员的骨髓采集物混合移植降低HLA相合Allo-HSCT后 GVHD的发生率”的结论了。对此调查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医学部仍未给予任何结论。

  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对于中华医学会责成其调查黄晓军等骗取2008年度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的一事,提供了上述不负责任的、不完整的调查结论,这明显地只是在表面上应付中华医学会的调查委托。

  按照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条例》中罚则第十七条规定的内容:推荐单位和个人提供虚假数据、材料,或协助他人骗取中华医学科技奖的,由中华医学会通报批评或者取消其推荐资格。

  北京大学大医学部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种种理由,包括其在推荐黄晓军为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过程中造成的错误,在调查过程中是有明显偏袒倾向的,表现如下:

  1、两次学术委员会都有黄晓军报奖的推荐人参加,其中第一次还有该奖项的共同申请人参加,但并未让揭露学术不端的学术委员会委员陆道培参加,因此无法起到对学术不端行为要 “一票否决”的作用。

  2、黄晓军所在单位没有组织调查组仔细地调查黄晓军申报奖项的材料。由于评审者的临床工作都极忙,开会前三天才收到大量文件,无人能仔细阅读。此外,正如请体育教练员来鉴定其所训练的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一样,这样的检查和裁判是非常不合乎常理的。

  3、 陆道培等九位联名揭露黄晓军学术不端的专家在4月15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学术委员会”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学术道德委员会”召开联合会议后,一直没有得到任何正式结论,直到5月4日才看到书面结论(但结论日期写的是4月16日),而且是在陆道培等专家的强烈要求下才于4月15日会议后看到黄晓军的答复材料。

  目前,此事已经发展成为受到全国媒体及公众关注的学术打假事件,目前 “打假”事件的发展,各有关部门领导的态度以及处理学术不端的结果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鉴于北京大学上述两单位的做法已经不再适宜开展对骗奖的调查工作,我们恳请由中华医学会独立地组织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专家,对我们的举报进行公开、公正的调查,不但是为了维护中华医学会的声誉,以端正我国的学风,而且也避免中华医学科技奖为严重学术不端之人所骗取。

  陆道培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大学与复旦大学教授

  纪树荃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主任医师

  达万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2009年5月13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晨鸟科技 ( 沪ICP备09012675号 )

GMT+8, 2025-8-13 14:47 , Processed in 6.067971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