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鸟科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学敏:名师九成为“官”的背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30 13:0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师不教课,教课不名师?是“名师当官”,还是“官当名师”?衙门化之下,权力岂能不通吃!高校必须去行政化!……夹带着口水的诘责和评语在网上风起云涌,而一切皆缘于一则新闻。据《长江日报》报道,教师节前夕,教育部评出第五届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经统计发现,100位获奖者中,担任党委书记、校长、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研究所所长等行政职务的,占到九成,还有人身兼几种职务。不带任何“官职”的一线教师仅有10人左右。

不宁唯是,好事的记者还统计出行政职务为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副书记、副校长、校长助理等“校座”就多达20位。其实,不用记者统计考证,仅就公众特别是那些高等教育个中人的观感来说,并不足为奇。那么,又如何解释公众对这则新闻的“过激反应”呢?只能说在教师节的当口,公众借由这则新闻对不尽如人意、经常被负面新闻推到风口浪尖的高等教育宣泄不满,表达期待。

事实上,任何不带有偏见的人都清楚,在教育部评出的100位获奖者中,即便是 “校座”们,多数确属德高望重、身负绝学的名师甚至大师,而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有关负责人“目前全国高校中已有超过90%的教授能够做到为本科生讲课”的说法为据,所谓的“名师不教课,教课不名师”的现象或许不普遍。因此,人们不能因为这些名师是“官”就质疑人家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关键是人们的担忧并不在此,公众不解的是本应肩负科学精神和人文特质使命的大学干嘛非得高度行政化?那些学有所长的教授何以热衷于“学而优则仕”?更不用说“仕而优则学”了。
 
其实,不能理解也很好理解,盖浸淫中国几千年的官本位文化已经侵蚀甚至植入学术体制,莫说是那些大学校长、院长们都有行政级别,就连教授和副教授,有人都曾试着与司局级、处级什么的挂钩呢,只是说的是工资待遇。固然不能说大学行政化一无是处,因为毕竟有它的历史原因,然而,现今大学行政化已制造出越来 越多教育不公,甚至学术不端的背后也闪现着它的影子,从而降低教师的独立性、创造性,与高校的大学精神和人文传统愈相背离。这也早被有识之士屡屡论及,并且开出很多药方,譬如,简政放权、教授自治等等,其核心不外乎一个:大学要逐步去行政化。

然而,有了药方并不代表着一喝就灵,倘不是如此,就不能解释一个人所共知的问题,议论多年何以没能解决,至少是距离人们的愿望尚远。举一个最常见的现象来说吧,重点大学的校长多为院士坐镇,若是忽然有人提议,由“学而不怎么优”但管理超强比如曾任著名企业CEO的人士担任,哪怕不给他任何行政级别,恐怕也不能让公众特别是教授们服气。

所谓知易行难,具体到大学去行政化,恐怕是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刚告别一个困难,又迈向一个困难甚至一堆困难。然而,唯其困难,才更应该下定决心并为之努力。即如前些日子吉林大学出台的《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对以往的章程做了一定的改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所有学校领导和学校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一律不参加任何一个学术委员会,这在人员结构上实现了“行政管理”与“学术决策”的相对分离,也使得学术委员会能够独立和自主行使职权。尽管只是一小步,其昭示的效应却是一大步。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转发 2009年9月27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晨鸟科技 ( 沪ICP备09012675号 )

GMT+8, 2025-5-5 21:25 , Processed in 6.069924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