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鸟科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院士揪心科学家底线降至"不撒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4:33: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建设论坛”上,参会记者小魏意外发现,每位与会人员的资料袋里,多了一本《科学道德规范手册》,手册中包括《致全国科技工作者倡议书》和《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
    同样让媒体“警觉”的是,与往年的安排有些不同,这一论坛被放在了年会开幕式之前。整整一天时间,20余名两院院士和美国科学家展开了激烈讨论,一起会诊当前频频爆发的“学术不端流感”。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的“把脉”言辞犀利,他历数当下科学界存在的13种违反学术道德的不端行为:论文造假、抄袭愈演愈烈;靠拉关系争项目和经费;评审成果造假;伪造学历及SCI引用查询证明;报奖搞包装、搞运作;为应付评估检查集体做假;搞“应试科研”;部分科技管理部门把管理权力利益化等。
    随后,SCI崇拜症遭到与会专家集体炮轰。
    杜祥琬院士认为,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我一生就写了一篇文章,只有5000字,现在只能算一篇论文,按照现在的学位标准可能连硕士学位都得不到。这就启发我们反思,对定量和定性的评价该如何掌握。”
    杨乐院士对20多年来我国科研体制思路进行了梳理。他认为科研管理的模式偏重于定量化,过分强调SCI影响因素,但是“这可以作为某一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素”。
    在杨乐看来,科技界的高水平学者,如果每五六年能够做出一项推动国家进步的项目,比每年都发表若干篇SCI论文更有意义,所以必须转换观念,使科研树立正确的目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原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佳洱则呼唤给基础科学一个宽松的环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晨鸟科技 ( 沪ICP备09012675号 )

GMT+8, 2025-5-5 20:15 , Processed in 5.51583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