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鸟科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华平 王剑平:“院士造假门”事件新进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4:3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院士造假门”事件,不但远未到结束的时候,而且又有了新进展。

前晚7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李连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记者提及的“学术造假”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已查清楚了,如果想了解更多的事情找领导谈,而对于对他穷追不舍的祝国光,他表示知道此人,但“这人我不想跟他打交道,也不想对其作任何评价”。

今年2月和3月,关于李连达涉嫌参与学术造假的事件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有媒体将此称之为“院士造假门”事件。最后,浙江大学对李连达作出了“不再续聘”的处理(李连达之前受聘为为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

近日,旅居芬兰的祝国光专程回国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并直言“我之所以要再揭李院士造假事实,只希望能通过这事件让国人和政府更加重视学术的生命力和纯洁性,而直接造假的参与者必须向国人道歉”。

风波再起
权威刊物给予“高度评价”

祝国光称,今年6月下旬的某一天,有国内朋友送给祝国光一本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药发展报告》一书。

看完这本书,祝国光感到不满,事缘该书对李连达品格的一段“高度评价”,其内容为:作为著名中药药理学家,李连达院士还致力于中药行业建设,热心于中医药的社会工作。他为人正直,胸怀坦荡,敢于针砭时弊,勇于承担知名院士、中药药理权威的社会责任,受到行业内外社会各界的敬重和信任,成为中药界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骄傲。

祝国光说,几个月前李连达刚刚牵扯进“院士造假门”事件,媒体至今依旧在对此事件再三追问。去年10月,浙江大学副教授贺海波因剽窃自己导师的研究成果并以此在国外发表所谓的学术论文受到国内舆论的广泛关注。后经调查,贺海波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发表的八篇学术论文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尤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八篇造假论文的作者栏里,均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李连达的名字。李连达同时还是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贺海波是他的博士后,相应承担着李连达院士的研究课题。

后据媒体报道,由李连达领衔的研究小组从2006年开始,在国际、国内多家著名医学杂志上采取剽窃、编造实验数据、一稿多投等手段,发表所谓的“学术论文”达 16篇。全部文章均有李连达署名。李连达研究小组以这些“论文”立项,分别得到国家博士后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要基础研究973计划以及浙江省教育厅、科技厅、中医药局等项目经费资助。

面对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李连达声明自己“事先一无所知”,并指称举报其学术造假的祝国光“动机不纯”。

据祝国光介绍,经过他的努力,今年7月,李连达在海外发表的又一篇文章因“学术不端”而被美国国立图书馆公众医学网(世界上最大的医学文献资料库)撤销。

海外反应
一篇论文被撤销刊登资格

英国《本草疗法》杂志日前宣布,撤销2008年第9期《冠心苏合丸不同组方对治疗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和小鼠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比较研究》一文的刊登资格。世界上最大的医学文献资料库——美国国立图书馆公众医学网已经取消了该论文的检索链接。该英文论文三位署名作者分别是李贻奎、张金艳、李连达。李连达为该英文论文的通讯作者。

据核查,《本草疗法》杂志上的这篇论文与2006年中国《中药杂志》第16期上的论文《冠心苏合丸系列组方的比较药理学研究》的结论和大部分实验数据相同,只是中文论文的数据在英文论文中被改为了柱状图,但分组顺序没有变化。两篇论文进行小鼠实验的时间、地点、数量、组别均不同,但英文论文中阿司匹林对照组的数值与中文论文中生理盐水对照组的数据完全相同。而且,中文论文刊登日期是2006年8月,英文论文的收稿日期是 2007年10月,正式刊登时间是2008年9月。

记者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还发现,两篇文章的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和参与单位等在国内外两家杂志发表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发表于2006年8月中国《中药杂志》第16期的论文《冠心苏合丸系列组方的比较药理学研究》共有八位作者,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都是马堃,有四个单位参与;而2008年9月发表于英国《本草疗法》杂志上的《冠心苏合丸不同组方对治疗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和小鼠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比较研究》一文,作者则只有三人,第一作者为李贻奎,通讯作者为李连达,参与单位只有西苑医院一家。祝国光接受记者采访时质疑,两篇文章既然是同样的数据,为什么不是同一批人做的?从科研连续性看,科学研究中一般会将自己以前研究成果标出、注明或放参考文献内,以证明自己科研的系统性。而在署名李贻奎、张金艳、李连达的英文论文中却没有将两年前刊出的中文论文列入参考文献,也没有说明为何作者少了五名、研究单位减少三个。祝国光称,从投稿和刊登时间看,这两篇论文完全不是“一稿两投”,而是故意剽窃、捏造数据。

英国连线
李连达应承担责任

英国《本草疗法》杂志主编玛丽亚教授

英国《本草疗法》杂志是否真的已经认定《冠心苏合丸不同组方对治疗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和小鼠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比较研究》涉嫌学术造假?该杂志对事件有何看法?8月26日,本报记者以电子邮件形式,向《本草疗法》杂志主编玛丽亚教授发去了采访函,并提出了本报关心的问题。

8月28日,玛丽亚通过电子邮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以下是问答的主要内容:

记者:最近,我们从有关人士那里了解到,发于贵刊《本草疗法》2008年第9期,由中国作者李贻奎、张金艳、李连达共同署名的英文论文《冠心苏合丸不同组方对治疗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和小鼠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比较研究》,因涉嫌学术不端,即将被贵刊撤销刊登资格。世界上最大的医学文献资料库——美国国立图书馆公众医学网已经取消了该论文的检索链接,请问此事是否属实?
玛丽亚:属实。

记者:贵刊是何时发现此论文涉嫌学术不端?
玛丽亚:2008年底,那时我们查阅了李连达课题组所有论文。

记者:此英文论文的通讯作者是李连达先生吗?
玛丽亚:是的,但我难以相信,我以前见过他,他讲不了英文。

记者:旅居芬兰的中国学者祝国光去年以来致力于中国国内的学术打假,您对他是否了解?您怎样评价他的行为?
玛丽亚:是的,祝国光第一个将此事告诉我们,我们非常感谢他,现在学术诚信丧失严重,人们应该像他一样对此保持警惕。

记者:此英文论文涉及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先生,您对有如此之高身份的学术界人物涉及本案有何看法?
玛丽亚:我刚才提到我见过李院士,在许多方面我敬佩他,我简直不相信别人以他的名义做了这种事,但是他不懂英语。作为一个课题负责人和一个著名科学家,他理应承担相应责任。

官员说法
“中药界骄傲”无不妥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

上月26日,本报记者联系到了身在英国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博士,并对其进行了电话采访。

曹洪欣表示,在今年6月出版、由其主编的《中医药发展报告》一书中,确实将李连达评价为“中药界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骄傲”,但他认为这并没有什么不妥,“李连达院士曾经获得我国中医领域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内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为什么就不能将他称为‘中药界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骄傲’?”

对李连达今年年初因为涉嫌学术造假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一事,曹洪欣说:“那是几个学生的事,跟李院士没有关系,之所以闹这么大,是有人在搞事。”他还向记者称:“李院士是个很正直的人,那些人不能这么对待他。”曹洪欣最后表示:“无论怎样,都不能影响对李院士的评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晨鸟科技 ( 沪ICP备09012675号 )

GMT+8, 2025-5-5 20:16 , Processed in 6.06956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