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鸟科技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钟海之:武汉大学“腐败门”击中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软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14:4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也应加大社会监督的力量

百年学府武汉大学近日发生大地震,该校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党委常务副书记龙小乐,因涉嫌在基建工程中巨额受贿被捕。案件震惊中国教育界,牵涉 多人,至今余波未了。而陈昭方被称为“武大有史以来最大蛀虫”。

作为近代中国首批国立综合大学之一,武汉大学现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这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与革命传统的百年学府,竟发生如此空前的“大地震”,着实令人震惊,令人失望!

此前,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吴世明因受贿罪被判囚十年;南京财经大学原副校长刘代宁被控受贿160多万;湖北大学原副校长李金和因腐败落马;陕西近三年已查处80多宗大学经济案,倒下7名厅级校官……高校“清水衙门、学术净地”的形象早已倒塌。

其实不难理解,高校扩张带来的寻租空间和行政管理漏洞为高校腐败案提供了土壤——集官、学、商于一身的大学官员,在招标中做文章、在教材采购中吃回扣、招生就业伸黑手。据统计,目前落马的大学高官,七八成是在基建工程招标时受贿。

九十年代以来,大陆高校教育在产业化指针下开始“向钱看”,这是腐败案的真正内因:若公共教育转型为企业经营而又模糊了两者的政策边界,则改革必不彻底、基础难以牢固,也给大量灰色经济运行留下了缺口,腐败现象便难以根除。

但更不能不容忽视的是,行政权力逐渐超越“学术权力”以及校园官僚的增加,正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潜在因素。不少校官整日出外考察、开会决策、脱离教职工,远离了课堂。顶着导师的帽子却又不专注于教育和学术发展。若长期如此,焉能没问题?

大陆高等教育资源仍属短缺,权钱交易难免发生。但与政治领域的腐败相比,大学校园的腐败现象会更让人痛心,更容易产生大众信任危机。高校本被誉为象牙塔,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之所在,没有“学高为师、行高为范”,何来社会道德的未来?

既然中国高等教育体制要改革,那么除了加强高校自身的监督、监管机制预防腐败外,是否也应加大社会监督的力量。毕竟,公共领地怎能让蛀虫如此糟蹋!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转发 2009年10月10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晨鸟科技 ( 沪ICP备09012675号 )

GMT+8, 2025-5-24 14:41 , Processed in 6.06601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