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知识产权观念淡漠;(2)科学的学术规范体制没有确立起来;(3)单纯的“量化”政策导向等学术管理体制的负面效应;(4)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严重缺席;(5)缺乏正常的舆论监督;(6)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体制存在严重缺陷,特别是学术诚信与学术素质教育严重缺失;(7)对已暴露出来的问题重视不够、处置不力;(8)非学术因素对学术干扰与侵蚀,特别是目前愈演愈烈的“学者官僚化”“学术大跃进”现象为害尤烈[2]。这些问题盘根错节,绝非靠学者自身的道德约束或学术规范的确立就能解决。正像学界一致认为的,所有问题的结症都在于体制,不解决制度层面的问题,学术腐败问题就不能根治,学术风气恶化的势头也不可能得到遏制。因为学术腐败的毒素已渗透到学术生产的全过程——投资(课题立项)、生产(研究)、检验(评审)、销售(出版)、评价(社会接受),只有标本兼治,对学术运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治理,才能铲除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行为孳生的土壤,使学术走上良性发展的方向。
1)在有关人员职称、简历以及研究基础等方面提供虚假信息;(2)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3)捏造或篡改科研数据;(4)在涉及人体的研究中,违反知情同意、保护隐私等规定;(5)违反实验动物保护规范;(6)其他科研不端行为。而从整个学术界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来看,目前学界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于这样几方面。
1)原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胡黎明博士论文被证明抄袭,因被取消学位、职称和职务;(2)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工程和植物基因工程国家实验室六位学者联名发表的《鼠金属蛋白—I基因的表达给予转基因烟草植物对隔的抗性》一文与加拿大学者五年前发表的《耐金属转基因欧洲油菜和烟草植物》一文“十分相似”,第一作者潘爱华被调离生命科学学院,取消“北大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资格;(3)复旦大学哲学系名教授张汝伦的专著《历史与实践》被发现只是一部“译作”,充其量也只能说一部编译书;(4)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著名教授王铭铭三十二万字的专著《想象的异邦》第二编“视野”约十万字全部取自他翻译的哈维兰《当代人类学》而无任何说明;(5)原西南师范大学教授、现任衡阳师范学院地理系教授陈国生在多部(篇)论著用剽窃他人成果,还盜用复旦大学出版社版张伟然《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条形码和封面设计,盗用陕西旅游出版社的名义假造书号、私自印刷自己包含抄袭内容的《心理心态与历史研究》一书;(6)“辞典大王”王同亿数年间编纂辞典25部,计1.7亿字,其中存在大量的抄袭、剽窃情况,2700万字的《语言大典》即大量抄袭《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此外比较有影响的还有著名青年语言学家、复旦大学中文系申小龙教授《文化语言学》等著作弄虚作假,复旦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佘碧平剽窃他人成果,北大西语系副教授黄宗英《艾略特——不灭的诗魂》抄袭彼得·阿克罗伊德《艾略特传》一书,曁南大学教授金建《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及其政策建议》一文抄袭他人成果,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林芹荣在《方法》杂志发表的《“脑体倒挂”考证溯源》一文抄袭朱明文章,华中师范大学李其荣《移民与近代美国》抄袭17位作者的八部专著、十四篇论文,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罗二虎《魂归峭壁》一书抄袭陈明芳悬棺研究著作,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杨敬安剽窃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199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印行的“强国之梦”系列丛书中,竟有两种涉嫌抄袭:张学君《实业之梦——张謇传》被指抄袭章开元《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中华书局1986年版),成晓军《洋务之梦——李鸿章传》被指抄袭苑书义《李鸿章传》(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9]。直到2006年3月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杨杰因履历和科研造假行为而被免职,学界被媒体曝光的抄袭、剽窃案已难以统计,涉及人员几乎包括所有著名研究机构和大学。2002年1月10日《社会科学报》发表晓声《北大博导剽窃 叫人如何不失望》一文,揭露王铭铭《想象的异邦》剽窃哈维兰《当代人类学》,成为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事件,警告中国学界,抄袭和剽窃的公然盛行已到何等地步!难怪王铭銘事发后,《新快报》记者采访当时还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的杨玉圣,杨玉圣说:“这个学问是一锅粥的学问,大家把东抄西抄当成一个正常现象。”“导师有抄学生的,学生也有抄导师的。”“有些大学的外号叫抄袭大本营,有些大学的外号叫复印大学。”[10]2004年天津外国语学院汉学院副教授沈履伟出版的专著《求是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全书十五篇论文竟被查出有十四篇是全文照搬他人公开发表的论文,公然剽窃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师德之坏必然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高等院校的学生作业,据说抄袭比例竟高达40%~60%[11],确实可称为“抄袭的一代”[12]。最具讽刺意味的莫过于,中国人民大学一篇研究“知识产权法”的博士论文竟被证明是抄袭的!用google进行网络搜索,涉及“剽窃”事件的网络信息已达到222万条,而涉及“抄袭”的网络信息更多至1160万条,足见剽窃和抄袭行为已泛滥到何种程度!
1)学术机构的管理衙门化,(2)职称评定、专案立项、评奖活动中的“赛跑”现象,(3)学术评价中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4)政府官员兼任学术专案主持人日益增多,(5)政府官员兼任院校长的现象有增无减,(6)学术刊物主编官员化倾向突出,(7)职称评定、奖金、住房等待遇向行政官员倾斜的力度加大,(8)“腐败文凭”中的权钱学交易,(9)学界新闻出版活动突显政府官员和行政领导,(10)一些学术团体的官方色彩明显[22]。如前所述,学术机构的行政领导既然在主持课题、晋升职称、招收学生、获得学术职位、评奖、获得荣誉称号各方面都占有优势,做官势必成为学人追逐的目标。新时期以来,干部的“四化”原则无形中造成干部任用不重能力只看文凭的偏见,各级干部纷纷花公款读学位。从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到各级大学,都有级别不等的官员在攻读学位。武汉一所著名的理工大学还办了一个博士班,专门招收大学党委书记、副书记。北京不少名牌大学也纷纷办起了博士生班,学员往往是司局级干部、大老板。一些省领导读博士学位,从来不到校上课,连考试都是秘书代笔。与此风相应,社会就业也只看文凭而不论才干,造成社会上买卖文凭、造假文凭的盛行,还催生一个论文买卖的黑市。2005年,《人民日报》记者通过明察暗访,以系列报道揭开这一黑幕。一些网站瞄准国内高等教育和官本位学术的“中国特色”,通过网络经营起了“论文代理”,其中纯粹以代写、代发论文为营利手段的“枪手”网站不下1000家。如“易起论文网”“全程论文网”“中国职称论文网”“蜂朝网”……从实习报告到学位论文、职称论文、MBA课程论文一应俱全。客户只要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告知对论文的要求,网站就找签约的枪手照章订制,收费5000至8000元。这些网站都买通一些学术期刊的编辑(据说核心期刊编辑每月约2000元),保证论文能够发表,从而建立起一条完整的论文黑市利益链。近年香港的文化掮客也闻风而动,利用国人崇港迷外的心理,注册多种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教育学期刊,推出各种名目的自费出版和发表论著的交易,宣传品遍寄内地的大中小学校和学术机构,供急于评职称而苦于无成果发表的人解燃眉之急。这不能不说是对国内学术风气的莫大讽刺!这种“论文代理”不仅助长欺世盗名之风,更破坏了正常的学术秩序和学术氛围。
1)现行学术研究和评审体制的不科学;(2)出版社的误导;(3)学者本身的浮躁情绪;(4)学术批评制度的不健全[23]。联系到学术不端行为的日常化来看,问题远要复杂得多。造成学术不端行为频发的原因可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学术内部的,二是学术外部的。学术内部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警告;(2)通报批评;(3)责令其接受项目承担单位的定期审查;(4)禁止其一定期限内参与项目承担单位承担或组织的科研活动;(5)记过;(6)降职;(7)解职;(8)解聘、辞退或开除等。由于缺乏明晰的处理标准,未具体到某种不端行为对应的处罚方式,更兼还有四种从轻处罚的宽限
1)主动承认错误并积极配合调查的;(2)经批评教育确有悔改表现的;(3)主动消除或者减轻科研不端行为不良影响的;(4)其他应从轻处罚的情形。这就使用人单位出于部门利益或私情可以方便地为当事人开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违规者理应承受的行政和法律惩罚得不到落实。事实上,王铭铭抄袭事件和其他大量学术不端行为,最终都只受一点轻描淡写的处罚,既不足以震慑学界,也不能激扬学术界的正气,只能说明中国学术在软件上距离世界一流水平要比硬件差距更大。| 欢迎光临 晨鸟科技 (http://www.chenniao.com/cprofessor/)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