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鸟科技

标题: 刘道玉:一个永不言退的教育改革家 [打印本页]

作者: earlybird    时间: 2010-8-2 14:37
标题: 刘道玉:一个永不言退的教育改革家
新华网北京9月21日电(记者宫一栋)他的听力严重下降,而且因为中风,右手一直在发抖。但年过七旬的刘道玉仍然每天工作4个小时,思考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弊端。他今年抛出的一枚重磅炸弹是在媒体上发表的一篇7000余字的文章,呼吁整顿中国数量激增的大学。
    胡锦涛致信祝贺兰州大学建校100周年
    慈善捐款"四不见"被不方便的制度扼杀
    首家中央级媒体停办 完善退出机制
    中国"个性官员"越来越多
    中国宪法60年 人民权利越来越“厚实”
    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六十周年
    这位前武汉大学校长坚信,教育应当建立在对人的基本价值的尊重之上。他坐在自己堆满书籍的屋子里说:“中国的教育需要一场启蒙运动。”
    刘道玉出生在湖北省枣阳县的一个农村,1953年考取武汉大学化学系。他少年时的梦想是成为中国的诺贝尔。“我14岁时读了诺贝尔的故事,他一生追求发明创造,对我影响很大。”
    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大学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和浙江大学并称为中国最好的五所大学。但1953年之后,武汉大学声誉急剧下滑,“一些教授受到排挤,没有多少人能安心做研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武大竟变成了“老牛拉破车”,在教育部主管的23所大学中,排名降为倒数第二。
    刘道玉1957年大学毕业后就留校当了老师。1962年,武大派他到苏联科学院,攻读有机氟专业。
    “苏联的情况跟我的想象大相径庭,它的研究生制度非常开明。我不用选任何必修课,也不用参加考试。我只需要最后发表一篇具有创意的论文,参加口试即可。”
    刘道玉觉得苏联的这种学术氛围十分符合他的个性。
    1973年,在从事教学工作10年之后,刘道玉被提拔为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4年后,他奉调北京,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
    但是,刘道玉一年后就交了辞职报告,决意回到母校。“我希望为武大雪耻,重振昔日辉煌。”
    1981年,刘道玉被任命为武大校长。他信奉一句话:“允许改革犯错误,但不允许不改革。”




欢迎光临 晨鸟科技 (http://www.chenniao.com/cprofessor/)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