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鸟科技
标题:
赵健伟:斯文扫地的学术腐败
[打印本页]
作者:
earlybird
时间:
2010-8-2 13:49
标题:
赵健伟:斯文扫地的学术腐败
学术腐败,这在如今已算不上什么新闻了,论文可以随便抄袭,即使发表在权威杂志上也可能是从别人那里偷来的,甚至获得国家级最高科技奖的成果也有造假。类似事件就发生在我们周遭,比如最近《哲学研究》上一篇名为《何谓“理论”?》的文章就是一例,竟然80%内容原封不动抄袭云南大学讲师王凌云前些年的一篇讲稿,而第一作者居然是辽宁大学副校长、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陆杰荣教授!据百度资料库介绍,他还是北京大学伦理文化研究中心的教授。尽管该文炮制者是他原来的一位研究生,但陆杰荣教授如此不严谨的学术作风还是让人吃惊不小。前不久,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与其他4名教授联名在学术批评网上公开发表声明,要求 “为了中国学术共同体的尊严,为了高等学校与高校教师的集体学术荣誉,也为了辽宁大学的社会名誉,作为学术共同体之一员,我们谨在此郑重敦促陆杰荣副校长立即引咎辞职。”
该文一发表便引起很大反响,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学术批评网不久便遭到黑客攻击而陷入瘫痪。据有关专家的技术分析,攻击的黑客正来自辽宁大学所在地。为此,气愤的杨教授再次发表声明,指出:“这只能激起一切有正义感的人们的公愤,天怨人怒,最后只能让某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像陆杰荣这样师徒“联手作案”的学术抄袭事件近来不断发生,比较典型的还有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院士师徒系列论文抄袭案,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周叶中教授师徒著作抄袭事件,以上事件的主角均是学界知名及权威人士。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最近爆出西安交大“科技成果造假”事件,该成果——涡旋式空调压缩机——获得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揭露该事件的是西安交大退休教授,现年81 岁的陈永江等6人。被举报对象李连生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而“长江学者”计划旨在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另一个被举报对象是陈永江的学生束鹏程教授。据陈永江讲,两位教授称之为新技术的,其中一部分早在上世纪60年代已产生,另外向教育部申报科技进步一等奖时提到的“4M50、 4M80型新氢气压缩机”,早在1998年、2001年就开发成功并获奖,发明人是沈阳气体压缩机厂的王瑞森。而李连生和束鹏程在申报书中写道:“4M50、4M80系列氢气压缩机的开发成功,结束了我国大型氢气压缩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有意味的是,面对陈永江等人的举报,2008年2月 26日,由一名副校长牵头的西安交大校方代表与举报人正式见面。“校方谈话的内容大致包括5点:现在高校学术腐败普遍;西安交大地处内地,2007年科技排名在第16名来之不易,希望大家珍惜和爱护学校的声望和排名,不要给搅黄了;6人举报的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学术问题,双方可以相互探讨,学校可从中调解;可以考虑把李连生获奖的成果给6人分享一点;学校领导被6人搅得日夜不安,如果有人现在提出‘退出’还为时未晚……”(以上内容为陈永江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的总结)
这就是面对学术腐败时的中国式语境。2009年7月27日,有记者就此事采访西安交通大学时,一名要求匿名的校长助理表示:“当前申报科技成果造假具有一定普遍性,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奖项脱离实际,为评奖而评奖,搞得像‘矮子里拔将军’;另外一个原因由官员或者外行评价科技成果,出现水分太大的问题也就不奇怪了!”
教育部一再强调“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必须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自律与他律相统一,内部治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要以最坚定的决心,最快速的行动,最果断的措施,尽快将教育、制度、监督相结合的惩防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体系建立起来……”
类似决心已经不知下过多少次了,但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为什么?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来“标本兼治”?以什么方式来“综合治理”?拿什么作为自律的内在动因?又以什么样坚实有效的法律形式来实现他律?就像杨玉圣教授指出的那样:仅仅停留在冠冕堂皇的表态上?教育部和有关高校对不端行为 “零容忍”了吗?教育部和有关高校真正做到“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了吗?
如果连圣洁的学术殿堂都到处污水横流而人们却习以为常,那么这个民族的精神还能在哪里栖息呢?正像陈永江教授所言:“我不能眼看着别人偷东西!科技、人才的摇篮都搞成这个样子,连偷带抢别人的成果,这个国家还有希望吗?”
欢迎光临 晨鸟科技 (http://www.chenniao.com/cprofessor/)
Powered by Discuz! X3.2